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互联网 > 乐见年轻人与冷门专业的双向奔赴

乐见年轻人与冷门专业的双向奔赴

2023-07-19 14:24:01来源:工人日报

文章导读
据7月16日《工人日报》报道,曾几许时,考古、文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专业是冷门和小众的代名词,连年来却成为一些年青人在思量的优选。北京师范大学测验与评价中心曾参加宣布的一份《00后高考志愿乐趣陈诉》显示,人文专业偏向,学生最感乐趣的前3个专业别离是汗青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以及考古学。 在不少人的认知中,文科专业结业生相对欠好就业,汗青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以及考古学等专业,更是个中的“冷门”,有些专业甚至被指...

  据7月16日《工人日报》报道,曾几许时,考古、文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专业是冷门和小众的代名词,连年来却成为一些年青人在思量的优选。北京师范大学测验与评价中心曾参加宣布的一份《00后高考志愿乐趣陈诉》显示,人文专业偏向,学生最感乐趣的前3个专业别离是汗青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以及考古学。

  在不少人的认知中,文科专业结业生相对欠好就业,汗青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以及考古学等专业,更是个中的“冷门”,有些专业甚至被指“天坑”专业。但连年来,这些“冷门”“小众”专业好像逐渐热了起来,这与“文博热”有很大干系。

  考古、文物修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专业成为更多年青人的心头好并非偶尔。一方面,此刻年青人更注重用乐趣来择业,乐于为空想与乐趣埋单,不再只为就业而选专业。另一方面,这些专业就业并不差,事情也相对不变。好比,国度文物局宣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增存案博物馆382家,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排名全球前列,对比2012年的3069家,增长了1倍多。文旅部相关认真人曾先容,“十四五”期间将增强考古学科和步队建树,力图到2025年文物科研人员数量增长25%。

  开设考古、文物修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专业的院校本就少,加之报考的人并不算多,融易新媒体,就业竞争反而大概没那么剧烈。同时,这些专业往往存在优秀专业人才缺乏的近况,小我私家假如可以或许持之以恒,勤奋尽力,相信可以或许做出必然孝敬。“冷门”或“小众”的专业看似是一条窄路,实则也是宽宽大道。

  我国事汗青悠久的文明古国,连年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获得了更充实的重视,这些都给相关专业的成长提供了沃土。同时,“文博热”让全社会的“文化水位”渐涨,对传统文化感乐趣并矢志为之格斗的年青人自然就多了起来。如此看来,汗青学、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学等旧日“冷门”“小众”专业成热门,也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工作。

  不难想见,当越来越多年青人满怀热情投身敦促文化传承与成长的伟大事业中,这支“生力军”也将对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带来很大助力。此前,部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呈现后继乏人的逆境曾激发舆论存眷,此刻越来越多年青人投身其间,或将有助于缓解这种“断层”危机。

  虽然,要让这些专业真正成为抢手的“香饽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个中还需要国度一连加大对相关行业、规模的扶持力度,不绝改进从业人员的事情情况、提升通道、报酬等,让从业者可以或许更充实感觉到职业尊荣感和使命感。

免责声明
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扶老携幼”走出短视频陷阱

抄袭模仿、低俗擦边、耸人听闻的谣言、千篇一律的剧本……不少人直呼想刷到有营养有价值...

2 乐见年轻人与冷门专业的双向奔赴

据7月16日《工人日报》报道,曾几许时,考古、文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专业是冷门和小...

3 大模型热要多点冷思考

用“百模大战”来形容当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火热程度一点也不夸张。数据显示,国内公开发...

4 居民为何又爱借钱了

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显示,6月居民贷款新增9639亿元,同比大幅增加1157亿元。其中,以消费贷款...

5 长沙消费活力四射

“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长沙人,充分体现了湖南人敢闯敢拼的精神。20年前,长沙把湖...

6 打动人心才能带旺消费

有人感慨,促消费难,主要因为大家兜里没有钱。可各地银行统计的居民存款储蓄仍在节节攀...

7 中经评论:车企如何跨越价格战陷阱

今年以来,价格战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的一大特色。最近,中汽协组织一汽、东风、长城、...

8 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大食物观为粮食安全赋予了新的内涵。近年来,我国居民食物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党的二十大...

9 樊胜根:发展设施农业践行大食物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近日发布的...

10 中经评论:一刻钟,“圈”出美好幸福生活

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将在全国开展,...

1 “扶老携幼”走出短视频陷阱

抄袭模仿、低俗擦边、耸人听闻的谣言、千篇一律的剧本……不少人直呼想刷到有营养有价值...

2 乐见年轻人与冷门专业的双向奔赴

据7月16日《工人日报》报道,曾几许时,考古、文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专业是冷门和小...

3 大模型热要多点冷思考

用“百模大战”来形容当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火热程度一点也不夸张。数据显示,国内公开发...

4 居民为何又爱借钱了

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显示,6月居民贷款新增9639亿元,同比大幅增加1157亿元。其中,以消费贷款...

5 长沙消费活力四射

“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长沙人,充分体现了湖南人敢闯敢拼的精神。20年前,长沙把湖...

6 打动人心才能带旺消费

有人感慨,促消费难,主要因为大家兜里没有钱。可各地银行统计的居民存款储蓄仍在节节攀...

7 中经评论:车企如何跨越价格战陷阱

今年以来,价格战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的一大特色。最近,中汽协组织一汽、东风、长城、...

8 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大食物观为粮食安全赋予了新的内涵。近年来,我国居民食物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党的二十大...

9 樊胜根:发展设施农业践行大食物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近日发布的...

10 中经评论:一刻钟,“圈”出美好幸福生活

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将在全国开展,...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关于我们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