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互联网 > 中经评论:经济大省稳财源要有新思路

中经评论:经济大省稳财源要有新思路

2022-08-31 18:41:36来源:经济日报

文章导读
今年以来财政收支形势较为严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财力如何更好保障?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东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也提出,东南沿海5省市要继续挑起国家发展、稳经济的大梁,发挥保障国家财力的主力作用。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稳经济大盘中发挥关键作用。受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以及实施留抵退税影响,今年财政收入增速放缓,...

  今年以来财政收支形势较为严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财力如何更好保障?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东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也提出,东南沿海5省市要继续挑起国家发展、稳经济的大梁,发挥保障国家财力的主力作用。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稳经济大盘中发挥关键作用。受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以及实施留抵退税影响,今年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从各地“账本”可以看出不少地方收支矛盾突出。尽管随着经济企稳回升,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6月和7月连续正增长,但增速依然较慢。

  财政收入承压之下,加强财力保障至关重要。从区域财政收入结构看,则必须重点发挥出经济大省的作用。正如东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指出,东南沿海5省市经济体量占全国1/3以上,财政收入占比近四成,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近八成。从这几个比例可以看出,经济大省有力支撑了国家财力和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资源禀赋、发展条件等差异很大,经济发展步伐、水平也自然有所差别,由此带来财力的差异。如何处理财力差异带来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从市场经济国家通行做法看,就是通过建立转移支付制度,调节上下级政府、不同地区之间的财力分配,弥补地方履行事权存在的财力缺口。

  我国于1994年实行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建立健全。此后,中央收入比重明显提高,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持续提高。各省份的发展坚持全国“一盘棋”,通过中央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宏观调控,有效均衡了地区间财力差异,缓解了地方尤其是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的支出压力,推动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从今年情况看,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近9.8万亿元,融易新媒体,规模为历年来最大,比上年增加约1.5万亿元,增长18%,增幅为近年来最高。通过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县区在落实大规模退税减税政策的前提下,做好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当前一些经济大省的财政收入面临较大挑战,西部一些能源资源类省份收入则较快增长。1月至7月累计,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4.1%,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收入增幅分别为-1.3%、12.3%、16.2%、-4.5%。如果作为国家财力保障“顶梁柱”的经济大省财政收入放缓,势必影响全国财政收入与支出大盘。

  规模空前的转移支付,一方面来自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等,另一方面也需要经济大省在财政上作出更大贡献。正如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提出,经济大省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稳经济也是稳财源,要完成财政上缴任务。

  面对多重困难,经济大省应该切实扛起责任,主动担当作为,在千方百计加快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上,统筹财政资源、盘活存量资产,努力实现财政增收。其他地方也应想方设法稳经济、稳财源,保障财政平稳运行,推动财力下沉,让资金更多落到县区基层。

  当然,在增强财力过程中,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好减税退税政策、大力助企纾困,坚决不收过头税费。同时,要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勤俭办一切事业,把更多的资金、资源用于发展经济和保障民生。(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曾金华)

热点 | 财经 | 科技 | 观点 | 产业 | 专栏 |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撤稿申请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