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互联网 > 商户卖5斤芹菜被罚6.6万元 网友:为何要检测一个月?

商户卖5斤芹菜被罚6.6万元 网友:为何要检测一个月?

2022-08-31 13:22:54来源:中国经济网

文章导读
新闻背景: 国务院督查组近日接到群众反映,陕西榆林某商户卖了5斤芹菜后被罚6.6万元。经查,去年10月,罗某夫妇经营的蔬菜粮油店购进7斤芹菜,市场监管部门提取2斤抽样检查,剩余5斤卖了20元钱。一个月后,检测报告称芹菜不合格,因罗某夫妇无法提供进货票据,已售出芹菜无法召回,处罚决定书认定罗某夫妇涉嫌经营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食品,罚款6.6万元。由于处罚过当,当地相关部门被督查。国务院督查组表示,执法不能只讲力度,也要...

  新闻背景:

  国务院督查组近日接到群众反映,陕西榆林某商户卖了5斤芹菜后被罚6.6万元。经查,去年10月,罗某夫妇经营的蔬菜粮油店购进7斤芹菜,市场监管部门提取2斤抽样检查,剩余5斤卖了20元钱。一个月后,检测报告称芹菜不合格,因罗某夫妇无法提供进货票据,融易新媒体,已售出芹菜无法召回,处罚决定书认定罗某夫妇涉嫌经营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食品,罚款6.6万元。由于处罚过当,当地相关部门被督查。国务院督查组表示,执法不能只讲力度,也要为小微主体生存创造良好环境。

  行政处罚要杜绝任性

  这一处罚事件虽然过去了大半年,但一经央视披露后仍引发热议。这当然同低案值与高罚款形成的极大反差有关,但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公众对行政处罚随意任性的深刻担忧。纵观整个事件,当地开具的处罚决定,只是认定罗某夫妇的7斤蔬菜“不合格”,并未给出更多信息。从这一事件中相关部门的做法看,似乎并没有看到什么标准,而监管也更接近以罚代管。【详细】

  芹菜含有不能检测过关的物质,售卖者确有责任,对其进行处罚并非不可以,但不能处罚过当。业内人士屡屡强调合法行政原则与合理行政原则的统一,若是僵硬搬运法条处理,很容易陷入处罚失当的沼泽。要认真研判蔬菜不合格问题,就要全过程、全链条追溯侦查,进行源头性治理,并按责任大小公平公正处理。这才是行政部门参与社会治理的应有态度。【详细】

  执法不能只讲力度不要温度

  执法不能只讲力度不要温度。去年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增加了“没有主观过错不罚”“首违可以不罚”等条款,释放出少罚慎罚、呵护市场活力的决心。规范市场之前先规范执法,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应转变过去“以罚代管”“一罚了之”“顶格处罚”等粗放管理方式,创新和完善监管方法,规范监管程序,进一步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精准性。【详细】

  惩罚不是目的,宣传警示和促进守法才是目的。充分向受处罚者进行普法宣传、批评教育,在受处罚者所在农贸市场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将刚性的执法与柔性的普法相结合,方能实现真正的处罚效果。【详细】

  要呵护好小微市场主体

  据披露,查阅榆林市市场监管局2021年以来食品类行政处罚台账发现,针对小微市场主体的50多起处罚中,罚款超过5万元的就有21起,而每一起处罚的案值只有几十或几百元。一个良好的市场营商环境,需要每一个参与者恪守公序良俗,也需要监管者敬畏法律法规,克制执法任性,减少自由裁量。【详细】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罚款金额的高低,不仅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营商环境的优化。希望有关部门在履职中能以此案为戒,牢记管理工作的为民初心,让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相互促进,在规范市场同时,为小商贩营造出更公平、更有活力的经营环境。【详细】

  (以上综合光明网、央广网、红网、羊城晚报)

  V视角:

  @偏差好难:商贩去批发市场进完蔬菜,还要自己先去检测是否合格吗?

  @起什么名字好呢呢呢呢呢呢呢呢呢:其实我蛮好奇,为何要检测一个月那么久?

  @少女们:动不动就罚几万?

  @binbinjRHw:罚款退回去了么?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这起“任性”的行政处罚之所以无法服众,并引发轩然大波,关键不仅在于“5斤芹菜罚6.6万元”,还在于“一个月后才出检测报告”,致使当事商户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当人们把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来考虑时,对这起处罚就不能不产生更多的质疑。而对于之前21起类似的高额处罚,人们也不禁会问,相关检测报告是否都得等很长时间才出呢?教训是深刻的,真心希望这样荒唐的闹剧永远不再发生。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热点 | 财经 | 科技 | 观点 | 产业 | 专栏 |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撤稿申请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