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消费忌盲从 商品质量良莠不齐退货难(2)

  1月2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官方网站发布消费提示,指出有经营者用盲盒清库存,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市场,提醒广大消费者勿盲目购买。可见盲盒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十分大,而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往往价值十几元的商品在被包装成盲盒后,就可以卖出十几倍的价格。这种行为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带来销量增长,但当泡沫破灭之后,往往就只剩一地鸡毛了。

  盲盒消费需要正向引导

  在采访中不少年轻人对记者表示,盲盒已成为一种社交方式,让朋友、网友间有了更多的话题,而且抽到别人没有的玩偶还会引来一波羡慕。最让他们欲罢不能的是玩盲盒会上瘾,总是想抽到最想要的那个玩偶,于是就不停地买买买。

  在抖音、B站、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上,有关盲盒开箱、测评、抽盒经历的视频持续火爆。盲盒的社交圈正在被建立起来,“娃友”们互相分享着拆盲盒的喜悦,还因此兴起了如“改娃师”“炒盒组”之类的衍生职业。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宋少卫分析指出,盲盒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意外性,大家对盲盒内的商品有期待,给原本普通的商品增加了游戏属性,从而催生出赌博心态。再加上盲盒价格相对便宜,这种易得性和意外性结合在一起,就会让人很轻易地尝试进而上瘾。

  对于盲盒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中消协呼吁:概率营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猎奇心理,但这种营销方式也可能助长投机心理,使消费者深陷其中,养成不良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很大。同时建议有关部门高度关注此类问题,加快完善相关立法,加大监管力度,切实规范概率营销。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华图教育总裁易定宏指出,盲盒这种商业模式有违法违规的嫌疑,最起码是不适合未成年人。因为按照相关规定,所有在市场上销售的商品必须明码标价,明码的意思就是每款商品一定是确定的,但盲盒是不确定的,或是不完全确定的,所以,对青少年不能用这种模式。

  传媒专家张书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盲盒本身没有错误,只是被玩坏了。盲盒还需要被赋予更多的玩法,需要加强实用性、功能性,像前不久出现考古盲盒,就有着其特殊的实用价值。

  针对盲盒的未来,张书乐认为,在给消费者带来惊喜、悬念的同时又价格合理,且不会引发赌博心态,才是盲盒发展的正途。对于玩家来说,只有管理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成为一名成熟的玩家,才能愉快地玩耍。

 文章标题:盲盒消费忌盲从 商品质量良莠不齐退货难(2)

内容摘要:1月2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官方网站发布消费提示,指出有经营者用盲盒清库存,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市场,提醒广大消费者勿盲目购买。可见盲盒 ...

免责声明:智达快讯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toutiao.zhidaruanpei.com/tech/internet/274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