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建斌 万静
民以食为天。“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疫情防控重点场所之一,农贸市场的防疫与监管工作,已成为近期社会较为关注的话题。
7月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就上述热点话题回应了社会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副司长张志强介绍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密切关注食品与新冠肺炎的关系,专门部署开展国内外相关信息的收集与研究,及时研判风险、警惕防范食品传播新冠病毒的可能。
据介绍,6月,北京新发地市场食品和环境中检出新冠病毒以后,国家卫健委迅速在全国部署各地开展食品中病毒污染的监测工作,要求各省级卫生健康委在地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的统一领导下,依职责组织做好食品中新冠病毒污染的应急监测,重点对国外进口、冷链运输、冷藏保存和销售的水产品以及肉类食品,开展了专项的应急监测,一旦发现风险隐患,各地要迅速按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要求,及时通报报告。
张志强透露,截至7月2日,浙江、云南、河南等地报告5万余份食品等样品病毒监测结果,均为阴性。
停业整顿市场及经营户1.2万余家
疫情发生以来,农贸市场的野生动物交易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发布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市场稽查专员陈谞介绍说,在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方面,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专项执法行动,联合有关部门依法取缔、查封、关闭野生动物违法经营场所,全面禁止野生动物非法交易。
在保障食品安全质量方面,陈谞指出,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各地持续加大对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餐饮单位等重点场所的监督检查,对食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中的农兽药残留、非法添加等风险隐患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和不合格食品。
此外,在北京新发地市场发生疫情后,市场监管总局还面向全系统召开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农贸市场、餐饮单位、校园等重点场所食品安全的风险排查力度,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学,为“六稳”“六保”提供有力支撑。
截至6月中旬,全国市场监管部门累计查办野生动物违规交易案件450件,共检查农贸市场等各类经营场所1772.6万个次,检查经营户5631.2万户次,停业整顿市场及经营户1.2万余家;已部署抽检肉、蛋、鱼、菜、果、粮等生鲜农产品和大宗食品10.5万批次,抽检合格率为96.9%,对不合格产品均及时进行核查处置。
将引导市场调整功能分区
我国农产品市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全国现有农产品市场4.4万家,其中批发市场4100多家,年交易额在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有1300多家,农贸市场、菜市场和集贸市场近4万家。目前约七成农产品经由批发市场分销,农产品市场仍然是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副司长胡剑萍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农产品市场坚持开市营业,批发市场充分发挥蓄水池和调节器作用,零售市场也有效发挥了便民服务功能,为保障市场供应、稳定价格作出了突出贡献。
有观点认为,封闭的市场中病毒细菌易滋生,生物污染和防疫风险较高,建议全国拆除封闭型农产品市场,让阳光空气进入帮助自然消杀。对此,胡剑萍回应称,农产品市场的设施好坏直接影响经营环境和消费者的体验。从欧美发达国家来看,农产品批发交易都是在封闭的厅棚里进行。上世纪我国农产品市场以露天交易居多,经过多年的改造,大部分批发零售都已进入厅棚,以确保农产品在任何季节和恶劣的天气状况下都能正常交易。
“但同时要注意到,在一些大城市受租金高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市场将水产品、肉类等鲜活农产品的经营放到了地下,如果通风、清洁不到位,会带来一定的卫生防疫隐患。”胡剑萍说,下一步,商务部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指导市场加强管理,做好消杀防疫工作,同时引导市场调整功能分区,把生鲜农产品转到地上经营,营造更加安全、舒适的消费环境。
排查农贸市场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本次北京的新发地疫情再次敲响警钟,那么如何防范全国各地农贸市场的疫情风险?陈谞说,市场监管总局将督促各地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切实加强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的食品安全监管,以北京新发地市场为警戒,着力排查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的风险隐患,部署加强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等重点场所的食品安全风险的管理。
文章标题:【最大限度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和疫情传播风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shehui/133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