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百宝箱”里的“心头好”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记者梁文雅)母亲,是岁月的亲历者,也是岁月的收藏者。她们收藏着孩子成长的记忆、割舍不下的牵挂,也收藏着承载时光、意义非凡的老物件。母亲节之际,让我们打开她们的“百宝箱”,看看那些如数家珍的“心头好”。

    承载时光的“老古董”

    高海青,今年62岁,是一位母亲,也是一位奶奶。生长在艰苦贫困年代的她,对家里的东西格外珍爱。

    20世纪50年代,父亲请当时国棉四厂机修车间的一位师傅用包装板打造了一只小木马,并由母亲用毛笔涂抹上色制作完成。高海青回忆道:“小木马承载过我家姊妹5人跨越10多年的欢乐。”20世纪80年代,小木马随她从青岛到了济南,陪伴其儿子度过了整个童年。如今,又成为小孙女爱不释手的玩具。“快要70年了,这匹马算得上老马了,可它还很健康,依旧跑得很快。”高海青说。

    

    ↑承载着近70年历史的小木马如今成为小孙女心爱的玩伴。(受访者供图)

    “行走世界的铠甲,母爱穿引缝织。”与许多心灵手巧的母亲一样,孩子从小穿的大多是高海青亲手缝织的衣服。一件35年前缝织的毛衣,穿在了儿子和孙女两代人身上。“看着自己亲手织的毛衣,能代代传承,伴着孩子们快乐成长,心里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高海青说。

    

    ↑左图是儿子小时候,右图是现在的小孙女。同一件毛衣,跨越35年,穿在了两代人身上。(受访者供图)

    打动人心的“珍藏品”

    胡玲(化名),今年44岁,是一位15岁女孩的妈妈。

    女儿自幼喜欢绘画,其创作的每一幅作品,对于胡玲来说,都是珍贵的藏品。一沓一沓的画纸被打包成箱,珍藏在胡玲的书房里,也珍藏在她的记忆里。翻开这些画作,有静物,有动物,也有人物。拿出一幅女儿小学一年级的作品,胡玲动情地说:“这是女儿第一次画我们一家人,爸爸、妈妈和她自己,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温暖的笑容。女儿说一家人这样其乐融融地在一起就是她的小幸福。”

    

    ↑胡玲女儿小学一年级画作《这是我们一家人》。(受访者供图)

    除了画作,胡玲珍藏的还有女儿做的手工。其中一件是用衍纸制作而成的耳环。“因为我从来不戴首饰,那时上初一的女儿,特地做了一副耳环送给我说:‘妈妈,你要打扮得漂漂亮亮,活得开开心心,不要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和爸爸,融易新媒体,不要在买礼物的时候唯独忘了你自己。’”胡玲说着,眼里闪烁着幸福的泪花。

    

    ↑女儿用衍纸为胡玲做的耳环。(受访者供图)

    仪式感满满的“新宝藏”

    田桐(化名),今年26岁,是一位“90”后新晋宝妈。

    十月怀胎期间,带着对宝宝满心的期盼和爱意,她手工DIY了很多手作,作为礼物赠送给即将诞生的新生命。平安符,寓意平安、幸福;如意锁,寓意长命百岁、吉祥富贵;还有婴儿鞋、围兜、帽子、床铃……这些都成为她留给孩子的纪念。“婴儿时期的记忆或许长大后就忘记了,但爱能以某种形式留存。”田桐说,“等孩子长大了再回头看,妈妈留给他这些浓浓的爱,也是相当美好的事情吧。”

    

    ↑田桐为迎接宝宝的出生DIY的“见面礼”。(受访者供图)

    如今,婴儿胎毛、脐带、手足印的保存,对于年轻妈妈们来说,具有满满的仪式感。田桐介绍,胎毛是婴儿第一次剪下的头发,可以制作成胎毛笔保存,称为“状元笔”;脐带是婴儿与母亲血脉相连的印证,做成脐带章,道道印痕间寓意开启孩子美好人生;手足印,配上丰衣足食、心灵手巧等字画,寄托着父母对孩子无尽的期许。“这些时下流行的仪式感,都蕴含着年轻妈妈们时尚的爱。”田桐说。

    

    ↑田桐保存的婴儿胎毛笔、脐带印章等。(受访者供图)

    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年龄的母亲们,用不同的方式珍藏着同一份牵挂,表达着同一份母爱。这份爱,穿越时光,跨越山海,直抵人心。

 文章标题:妈妈“百宝箱”里的“心头好”

内容摘要:” ↑胡玲女儿小学一年级画作《这是我们一家人》。(受访者供图) 如今,婴儿胎毛、脐带、手足印的保存,对于年轻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redian/275158.html



备案/许可证编号:津ICP备1700584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0000

BS17799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00307I10001R0S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00307Q10176R1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mt.ironge.com.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