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大山里的琅琅书声

    听大山里的琅琅书声

    整洁明亮的校舍映着蓝天白云,宽阔的操场上是孩子们奔跑的身影。临近新年,走进云南陆良县龙海乡双菁口小学,耳边传来的就是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开心的欢笑声。

    青年教师刘冬坤

    我想继承父亲的志向,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过去的龙海乡是典型的山区,高寒缺水、贫穷边远。“能走出大山读书,就已经是一件特别不容易的事情。”双菁口小学老师刘冬坤就是当年从乡里走出来的仅有的几个中专生之一。

    2006年毕业,刘冬坤第一个选择就是回到了龙海乡。“我的父亲就是老师,我想继承他的志向,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在刘冬坤记忆中,那时候的双菁口小学校园里满是泥泞,食堂简陋,宿舍就是搭个板子当床。孩子们每次周末回来都有一个“任务”,就是扛一捆柴火到学校里。

    如今的双菁口小学完全不见刘冬坤记忆中的踪影。“这几年学校的变化很大。”双菁口小学校长保坤说,2018年,学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扩建,硬件设施正在逐步完善,“美术室、音乐室、实验室一应俱全,宿舍、食堂条件也相当不错,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

    “我希望长大了,能当歌手!”“我的愿望是做一名医生!”在学校的关爱室里,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志向。“我要做老师,而且是做语文老师,教育好祖国未来的花朵。”刚上四年级的栾鑫静一开口,在场的老师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想要当歌手”的男孩卢俊伟父母都在外面打工,稚嫩的他,还要照顾爷爷奶奶。“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眼前这个少年,还是最初那张脸,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一说起自己最擅长的才艺,卢俊伟张口就哼起来自己最喜欢的歌。

    与卢俊伟不同的是,杨蕊菱的志向却与父亲有关。几年前,因为父亲生病,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但与此同时,医疗、教育、产业等扶贫政策接踵而至,父亲看病有了报销,杨蕊菱读书的环境也更好了,“成为医生,就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保坤说,双菁口小学现在是陆良县最大的寄宿制小学,“学校700多名在校学生,留守儿童就占了快一半,还有近100名建档立卡户的学生。为了孩子们能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学校设立儿童关爱室,定期和孩子们交流谈心。”

    仪仗队的小指挥杨蕊菱

    我们的才艺都是在学校学的,融易新媒体,每位老师带着一个兴趣组

    除了唱歌,卢俊伟还喜欢打篮球,杨蕊菱更是学校里羽毛球、乒乓球高手,同时还是学校里仪仗队的指挥,打腰鼓也很厉害。“我们的才艺都是在学校学的,每位老师带着一个兴趣组。”杨蕊菱眼里满是自豪。

    看上去有些文静的语文老师李永,一曲唢呐吹得激情洋溢。刘冬坤则带起了硬笔书法班。“学校现在有22个兴趣小组,孩子们的课余活动丰富得很。”保坤说,龙海乡以汉族、彝族为主,是汉族、彝族混居乡镇,为了发挥地域优势,传承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还开展了彝族大三弦、三型叉、刺绣等项目小组。

    现在每年“六一”,或是乡里举行活动的时候,双菁口小学孩子们的表演都是当地群众最期待的节目。热情澎湃的现代舞、声色并茂的歌舞剧、真挚传神的手语操……孩子们的才艺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几年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我们双菁口小学的孩子们越来越棒了。”专职音乐教师的程凤来了学校十几年,感慨很深。眼看着就要期末了,孩子们每天都在刻苦学习。“新的一年,希望学习更好,期末能考个好成绩!”“家里已经有篮球了,新年还想要一双轮滑鞋。”“希望去昆明玩一趟!”孩子们在记录本上留下了自己的新年愿望。

 文章标题:听大山里的琅琅书声

内容摘要:整洁明亮的校舍映着蓝天白云,宽阔的操场上是孩子们奔跑的身影。临近新年,走进云南陆良县龙海乡双菁口小学,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redian/231535.html



备案/许可证编号:津ICP备1700584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0000

BS17799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00307I10001R0S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00307Q10176R1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mt.ironge.com.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