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或许是上海最后一爿公用电话亭 78岁的她想守住时代的回音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12月1日报道:福州路614弄,距离市中心人民广场不远,弄堂口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岗亭,窗口摆着三台橘色的电话,稍不留神就错过了。27年来,沈玉琇留在这隅不足五平米的角落,守护着或许是全上海最后一爿公用电话亭。

    从1952年上海第一部传呼电话诞生以来,光阴变迁。1993年,福州路614弄弄堂口的这爿公用电话亭,交棒沈玉琇管理。此后的十年里,电话亭前人来人往,上演一幕幕家长里短。沈玉琇细心地保存着好几本公用电话日报表,几月几号哪户人家打了几分钟电话花了几块钱,一笔一划记得清清楚楚。随机翻开一页,便穿越到2013年4月,即便已是手机普及了的新千年,沈玉琇仍记了整整2页的账。再往后翻,笔记一点点减少,有时两个月都记不满一页。“当年大家用拷机的时候,公用电话亭最忙。现在有手机了,也就不怎么需要公用电话了。”沈玉琇说。

    沈玉琇就住在公用电话亭后面的楼里,退休前有着体面的工作,丈夫是工程师,孩子也安家乐业。转眼沈玉琇已经78岁了,仍旧保持着早上八九点到岗,一直坐到晚上七八点回家,就连午饭也是在电话亭里吃的。公用电话打市内三分钟4毛钱,融易新媒体,这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收入并不是支撑沈玉琇坚持至今的原因。十多年前,丈夫临终前叮嘱,电话亭不要关。“他是担心我一个人寂寞,有个电话亭就有出门的动力,能和街坊邻里说说话,交交朋友。”沈玉琇心里明白。

    今年秋天,公用电话亭被一位媒体记者发觉,报道出来后,专程来参观的人多了起来,沈玉琇更是不敢怠慢,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用酒精沾湿布头,把三部橘色的公用电话消毒一遍。“你别以为现在真的没人打公用电话了,其实还是比想象中多的。”沈玉琇说,光上个月的电话收入就有80多块钱,当然无法与以前相提并论,要知道在2005年,电话亭的半月报收入就高达1042.6元。

    如今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有遇到紧急情况才会来打公用电话,比如手机没电了、钱财被偷了。沈玉琇为不少人提供过帮助,她说这份工作就相当于做公益,为人民服务。沈玉琇只有一个请求,希望电信部门能帮忙维护保养这仅存的三台公用电话:“公用电话亭是我们这一辈人的记忆,只要我身体健康允许,就会一直守下去。”

 文章标题:这或许是上海最后一爿公用电话亭 78岁的她想守住时代的回音

内容摘要:福州路614弄,距离市中心人民广场不远,弄堂口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岗亭,窗口摆着三台橘色的电话,稍不留神就错过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redian/215695.html



备案/许可证编号:津ICP备1700584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0000

BS17799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00307I10001R0S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00307Q10176R1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mt.ironge.com.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