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小岔村的“主心骨”

    崆峒区上杨乡小岔村村民王继红家的菜园里,驻村工作队员已经忙了一个上午,收菜、耕地、浇水……“都忙了一上午了,不留下吃饭,也得喝点水再走啊。”干完活的工作队员们正准备离开,王继红紧忙拦下,招呼大家进屋休息。

    2012年,一场意外打破了王继红一家平稳幸福的小日子,33岁的他外出送菜时受伤被截去右腿。此后,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他便躺着、瞧着、坐着,每等媳妇端饭到炕头,便忍不住地开始叹气。

    弱有所扶,心之所系。2014年底,小岔村驻村工作队为王继红申请了轮椅、办理了残疾证,还把他家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党的政府政策好,多亏了驻村干部的鼓励和帮忙,我家里的日子好过多了。”重新燃起生活希望的王继红说。

    

    工作队在村民王继红家的询问近况 魏丽/摄

    从外乡人到贴心人,小岔村这支“主心骨”访民情、问民需、解民忧,让初心变得很具体。“只有时刻把群众的困难放在心里,才能随时把工作做在前面。就算小岔村脱贫了,脱贫成果也一定要守住。”驻村工作队队长李敏说。

    刚进村,工作队就碰了“软钉子”:“不过是装装样子,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这么多年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你们外来户能解决啥?”村民们议论纷纷。

    初来乍到,外乡人如何变成贴心人?为帮助这个贫困发生率达到46.5%的穷山村脱贫,队员们访遍了全村173户人家。在挨家挨户走访过程中,刚开始吃了不少闭门羹,和贫困户谈心聊天、与村干部分析致贫原因、探讨脱贫对策、卷起裤腿帮村民做农活、帮村民扫院子。不久,队员们人手一本厚厚的民情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村里每位贫困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和急需解决的事项。

    “脱贫攻坚,是要做一件件小事,是贫困户家的安全饮水、是低保户的危房改造,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工作队队员王文军说。

    

    杜小宁和妻子正在打包油麦菜

    一头是国家政策,一头是群众利益。千头万绪的扶贫政策,从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到衣食住行、医疗、教育,从产业发展、移民搬迁到生态补偿、兜底保障……一桩一件都要经过他们不折不扣地精准落实。驻村以来,工作队实施休闲文化广场改造工程、拓宽村道路面及硬化场地720平方米、建成廊亭2处、完成卫生改厕84户、建成村级卫生公厕1座、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3人、开展技能培训280余人次、争取精准扶贫小额贷款395万元……

    今年,鼓起了“钱袋子”的村民杜小宁喜笑颜开,“这一季的生菜、芍菜、茼蒿,长势还不错,有工作队在,我们家收入一年比一年好。”

    通讯员 魏丽 董凡

 文章标题:崆峒:小岔村的“主心骨”

内容摘要:崆峒区上杨乡小岔村村民王继红家的菜园里,驻村工作队员已经忙了一个上午,收菜、耕地、浇水……“都忙了一上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redian/178117.html



备案/许可证编号:津ICP备1700584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0000

BS17799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00307I10001R0S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00307Q10176R1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mt.ironge.com.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