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狮东村,当地土瑶民众在大冲竹编扶贫车间工作。黄艳梅摄    广西:家门口的“梦工厂”托举“稳稳的幸福”
    中新网贺州8月13日电(记者 黄艳梅)每天早上8时,家住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文华社区”的叶秀丰,来到离家1公里的贺州市超群实业有限公司扶贫车间,与200多名工人一道测体温、消毒、穿戴好工作服后,便坐到自己的工位上进行箱包裁料、缝制。
    今年32岁的叶秀丰,原是平桂区黄田镇浩洞村残疾贫困户。24岁那年,叶秀丰在外务工时不慎被冲床压伤左手,导致左臂前半部截肢。失去左臂的叶秀丰在求职中多次吃“闭门羹”,令他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
    
图为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城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扶贫车间。林亮 摄    从浩洞村的大山搬到平桂区“文华社区”后,叶秀丰的生活发生大变样。通过参加扶贫车间车工培训学习,他熟练地掌握了箱包裁料、缝制等车工技术。目前,叶秀丰已经是一名师傅,也在努力帮助新来务工的20多位贫困民众。
    叶秀丰去年12月份领到工资6651元,今年因疫情影响一季度领到工资9095元。他说,在扶贫车间里,不仅得到老师耐心传授技术,也得到老板、生产主管的关心和帮助,让他感受到浓浓的关爱。他对如今的生活和工作很是满意。
    扶贫车间“造梦”,就业脱贫“圆梦”,叶秀丰收获了一份“稳稳的幸福”。他说: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找到出路。他要用勤劳的一只手干出美好人生路。
    在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明梅、大明、槽碓和沙田镇金竹、新民、狮东6个行政村的24条山冲之中,生活着中国唯一的“土瑶”(瑶族的稀有支系),这里是广西乃至中国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
    为了让“土瑶”民众实现就近就业、增收无忧,平桂区引进贺州市天洲茶叶有限公司在“土瑶”聚居区建设扶贫车间,构建黑茶种植、采摘、加工、包装、养茶、竹编加工于一体的茶叶全产业链,仅茶叶一项收入年户均可增收2万元以上,竹编制作年户均可增收1.5万元以上。此外,依托潇贺古道公司建立扶贫车间,研发独具民族特色的瑶绣产品,通过绣制笔记本封面装饰、手帕、衣袖装饰等,既让瑶绣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又有力带动瑶族妇女就业增收,实现每年每户可增收8000元以上。
    “去年养茶400件,收入12000元。今年养了500多件,初步计算养茶收入有15000多元。我还利用空闲时间编织竹篓,最快40分钟编一个,每个挣9元,每天能编10—15个左右。”平桂区沙田镇狮东村大冲瑶寨的“土瑶”凤求姑说,以前“土瑶”民众主要靠“打山工”,收入很少。现在有了扶贫车间,越来越多的民众实现脱贫致富。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们以就业扶贫车间为载体,依托本地特色资源,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广大贫困民众打造‘梦工厂’,融易新媒体,让贫困民众通过双手‘织梦’创造价值,不断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中共平桂区委书记赖春忠介绍,目前,平桂区已建设了各类就业扶贫车间149家,共解决1.4万名劳动力就业。
    扶贫“小车间”撑起脱贫致富“大梦想”,就业扶贫车间在广西各地“开花”。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广西已累计认定4046家就业扶贫车间,共吸纳就业28.18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4.93万人。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16.38万户中,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并已实现就业的搬迁家庭有15.88万户,实现了每户有1人以上就业。(完)
文章标题:【广西:家门口的“梦工厂”托举“稳稳的幸福”】,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redian/153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