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头条)2003年,一场“非典”把大家困在室内,推动了淘宝和京东的诞生,为后来两大电商巨头的崛起打开了天窗。同时,新浪、网易、搜狐等新闻门户网站受益于人们习惯的改变,迎来爆发。
2020年,灾难又一次降临,会不会给中国商业带来改变?我们注意到,至少在电商领域,一些苗头已经在破土。
“无人”零售重新回到大众视野
2017年7月,淘宝首家无人便利店开业,从此掀起了无人零售的狂潮。包括京东、苏宁在内,数不清的实体零售商和互联网创业团队纷纷卷入这个风口。
玩家和资本纷纷涌入这个赛道,叫得上名的品牌有缤果盒子、F5未来店、Take GO等等138家无人零售企业。
然而资本过于追求速度和规模,它们在幕后推动各大企业开展军备竞赛,盲目扩张,迅速激起万丈泡沫。最后资本离场,无人零售七零八落,转入低潮。
“新冠”肺炎战“疫”,让无人零售重新回到大众视野。
首先,病毒肆虐,无人零售较少的人与人接触对防控有明显帮助。
其次,人力成本攀升,无人零售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方法。
我们看到,西贝、海底捞等餐饮企业已经将休市无限延期,2月3日,苹果宣布暂时关闭在中国大陆的所有门店,三星表示跟进。截止到目前,停业的零售企业达20家以上。
另一方面,疫情下的人们也在竭力避免与其他人的接触,他们开始希望超市、酒店、便利店尽可能少出现人,甚至出现了排队时人与人之间相隔数米的情况。
图:疫区无人超市
在这种趋势下,武汉火神山医院交付使用时,一家疫区无人超市正式营业:没有店员、没有收银员,大家买完东西扫码结账就能匆匆离开。
这家“无人超市”从接到建造指令到顺利建成,仅用了24小时。它由湖北连锁超市中百仓储提供货品,阿里巴巴旗下淘鲜达自助收银系统实现“无接触收银”。
第一天营业,这家无人超市就接待了200多位客人。
无人零售在2019年遇冷,其根本原因在于消费者更倾向有温度的传统零售,说白了就是无人业态没有用武之地。
经历了疫情的肆虐,相信人们对于“无人”的接受程度,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再加上零售技术的迭代更新,只要消费者给与它足够时间,只要资本不要过度破坏生态系统,无人零售在未来一定有一席之地。
“无人”配送加速到来
疫情当前,融易新媒体,从一二线城市到五六线乡村,全中国都进入了“居家模式”,原本线下的购物需求通通转移到了线上。
根据阿里、京东、苏宁的数据显示,无论是水果、蔬菜、食材等食品,还是医药、家居、服饰等日用品,订单都出现了成倍增长,更不用说井喷的外卖市场了。
在线上购物需求猛增的同时,因为疫情影响,绝大部分订单都无法直接送达消费者。有的送到门卫室,有的送到岗亭,有的送到代收点,我们对无人配送的需求从未如此强烈过!
那么无人配送到底能不能实现?
经过几年时间的培育,领先的几家物流公司已经实现了无人分拣、无人存取、无人打包、无人运输,在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上,包括京东、顺丰、菜鸟在内的物流企业也已经初步规划出场景和模型。
也就是说,在特定的场景下,无人配送已经基本实现了。
比如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机器人已经做到了自动前往各个隔离区房间配送药物,减少了隔离区内部病毒的传播。
广东省人民医院更牛,它的机器人可以自主开关门、自主搭乘电梯、自主避开障碍物、自主充电,在医院中承担了大量的配送收递工作。
图:中通无人物流
图:京东末端配送机器人
朋友们可能不知道,在这场疫情之外,无人配送已经纷纷落地。中通无人驾驶货车上路,京东配送机器人整装待发,顺丰无人机配送到户,这场“新冠”肺炎以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方式,加速了无人配送的到来!
在线教育迅速升温
多年来,在线教育在投入大量资金营销教育市场后,获客难度依然很大。
由于“新冠”肺炎影响,教育部一纸通知书,全国大中小学校全部延期开学,在线教育迅速升温。
文章标题:【头条推荐:疫情下的商业暗流:线上生意、“无人”配送成】,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opinion/mspl/74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