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热点事件:宏观政策为中国经济添动能(财经眼)

宏观政策为中国经济添动能(财经眼)

  数据来源: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宏观政策为中国经济添动能(财经眼)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制图:郭 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回首2019年,宏观政策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企业和百姓感受如何?展望2020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稳健的货币政策如何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本报记者采访相关专家和企业,探讨宏观政策怎样进一步为中国经济增添动能,合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编 者

  

  提质增效——

  财政政策组合拳力道足

  本报记者 曲哲涵

  减税降费效果显著,企业居民获得感满满

  2019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亮点多多,其中最亮的当属减税降费这个惠及万千企业和个人的“大红包”。

  “这是更公平、更有效的减负。”福建雪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汝捷告诉记者,公司2019年可少缴增值税920万元。“减税政策大幅减少了资金占用,让我们有更多资金用于研发和改善职工福利,为发展攒后劲儿。”

  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7834亿元,其中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新增减税1827亿元。另一组数据是:2019年前三季度,45%的制造业纳税人将减税降费红利用于增加研发投入;税务部门监测的10万户重点税源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9.3%。像雪人股份一样,2019年,很多企业因为减税降费政策利好,获得了爬坡过坎的“加速器”。

  “减税降费政策充分发挥了逆周期调节作用。特别是通过降低税率来减税,让政策更具稳定性、透明性,企业能根据新税率来做产能增减、研发、创新、投资等方面规划,发展更有确定性,从而激发企业活力。同时,一部分居民增加了现金收入,提高了即期消费意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

  刘尚希认为,减税降费需要继续落细落实,进一步增强企业和居民的获得感。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建议,对与消费相关的税收进行调整,既可以促进境内消费,又可以让相当数量的境外消费回流。

  保障重点领域支出,千方百计拉动投资

  2019年,大规模减税降费造成一些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有所放缓,但重点领域支出仍得到较好保障。

  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郝磊表示,中央财政通过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督促地方压减一般性支出,指导地方通过盘活存量资金和国有资源资产等方式筹集资金。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继续过紧日子,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取消低效无效支出,将节省下来的资金优先用于落实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等支出。”郝磊说。

  2019年,地方债在发挥引导投资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根据国务院授权,2019年以后年度,财政部门可在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60%以内,提前下达下一年度新增地方债限额。

  近期,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万亿元,占2019年当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2.15万亿元的47%。“提前下达2020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有助于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加快项目准备和投资进度。”杨志勇说。

  “根据新规定,专项债可用于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这相当于为项目增信,可以发挥杠杆效应,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跟进。”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认为,可用于资本金的专项债项目主要是基建类,如修路、铺管网等,会进一步带动其他行业投资。

  加强与货币、产业、消费、环保等政策的联动,提高政策协同性

  2020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大力提质增效?

  专家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与货币、产业、消费、环保等政策的联动,提高政策协同性。

  “比如,地方债发出去了,地方产业配套政策是否到位、相应的配套资金是否及时跟进,都可能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相关政策在出台和落实过程中,一定要有联动、协同的意识。”杨志勇说。

  在刘尚希看来,更要关注的是各项政策之间不要形成对冲、叠加效应。

 文章标题:近期国内热点事件:宏观政策为中国经济添动能(财经眼),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opinion/mspl/61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