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媒体:戒毒的她勇敢站出来 用亲身经历助他人戒毒

从1998年第一次接触毒品,到近5年毒龄的“顽固”吸毒者;从10年的戒毒改造,到如今成为戒毒公益骨干……现在的她,每天唱着自己喜欢的歌、去乡下义务演出、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和社工一起做禁毒宣传,开始了一段崭新的人生。

2003年,35岁的温月(化名)因吸毒贩毒,被判15年,从无知堕落到含泪悔恨,面对镜头,她已经能够坦然地面对曾经的这些经历。她也是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个不需要面具和马赛克遮掩而敢于站出来宣讲戒毒的志愿者。不惧众人的目光,她能勇敢地面对过去的不堪。在国际禁毒日,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宣讲毒品的危害。

丈夫“好心”治病 她吸上了第一口

如何接触到毒品,温月说,第一口是来自丈夫的“好心”治病。每每想起那段往事,温月有些懊恼。

温月回忆,1998年,在第三个小孩出生后,她每天都很不舒服。一天她的丈夫把一种白色粉末卷进烟里,告诉她吸两口可能就没事了。将信将疑间,温月吸食后,整个人不仅精神了,那天晚上睡得也很舒服。她问丈夫这是什么,丈夫说是止痛药。

直到后来她才知道丈夫让她吸食的是毒品——海洛因。尚未成瘾的她,发现丈夫吸毒后十分反感,并且劝说丈夫戒毒。这换来的是两人每天的争吵。“那时候年轻,我也没有什么定力。”温月说,“抱着赌气的想法,就这样跟着他吸,那时相信自己的定力是可以戒得掉的,但终究是低估了毒品的危害。”此后,温月还开始了贩毒。“老公叫我去送货我就去送货,老公叫我去拿货我就去拿货,那时候也不知道后果有这么严重。”2003年3月的一个下午,温月在等两个女儿放学的路上被警察抓获,当场缴获一块白粉,被判十五年。

狱中因表现良好

被提前释放

从上瘾到戒瘾,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温月坦言,之所以能把毒瘾戒掉,一方面源于禁毒民警和社工的帮助,一方面是家人对自己的关爱。这些让温月有了戒毒的勇气和动力。

由于5年来,温月都在不间断地吸食海洛因。进入看守所后,她第一次离开了海洛因,也体会到了戒毒的不易。说起戒毒的感受,温月坦言十分不易。十多年的狱中生活,最难过的便是过年过节。温月说,在团圆的日子里,只能在悔恨中度过。

在狱中,温月努力改造,因为表现好,减了4年多的刑期,被提前释放。

重新融入社会

从过马路开始学起

对服过刑的人而言,重回社会是一件并不轻松的事。温月说,与社会完全脱节,最不易的是要重新从零开始接触社会。不会买菜、不会花钱、甚至不会过马路,看到车就会莫名的害怕,需要拉着家人的手才敢过。从过马路学起,温月开始努力逐渐融入新生活。

更让温月揪心的是与三个孩子的隔阂。温月说,缺失了10年又突然出现,而且她又什么都不懂,三个小孩看到这样的妈妈也有点接受不了。

谈及家人,温月坦言,她的父母、孩子从未怪过她,这让她更加内疚。温月说,她在监狱里积极地改造,希望早日回家可以抱一抱母亲。可当她终于努力减刑回来,她才知道母亲在两年前就已经去世了。知道这个消息后,她瞬间崩溃了。

“我好恨自己为什么走这条路,既没在父母身边尽孝,也没陪伴三个小孩子长大。”温月称,“妈妈说叫我放心,无论怎么样都等我回来,把三个小孩交还给我。最后,还没等到我回来,母亲就去世了。”

以亲身经历劝说

成功助他人戒毒

吸毒人员戒毒后的复吸率很高,和温月一起改造的几个人全部因为复吸再次被抓。但是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在温月的身上。如今,51岁的温月活泼、爱笑、热衷于公益。温月坦言,做好每一件事情,让家人放心、让已经过世的母亲放心,是她源源不断的动力。

为何会成为禁毒社工,这还得从一次禁毒宣传说起。几年前的一次禁毒宣传,禁毒社工邀请温月去唱一首歌。渐渐地,温月和禁毒社工熟悉起来。

在接触了禁毒宣传后,她对自己也更有信心了。和社工一起现身说法,她希望给一些年轻人敲响警钟。很多人第一次吸毒,都是出于对熟人的信任,出于对友情甚至是亲情的顾忌和在乎。她想提醒年轻人,在毒品的世界里,没有信任,轻信和大意就是错误的开始。

“我会一直唱下去,我很高兴能够在禁毒日上唱歌,唱出我的心声。我把我的心声唱给全天下人听,唱给身边的朋友听,希望大家不要再去做犯法的事情了。”

如果知道谁可能吸毒,她都会去人家家里劝诫他们不要吸,她自豪地告诉记者,她成功地帮助过一个人戒毒。去年,朋友找到她,说哥哥吸毒已经反复进去好几次了,希望她能去劝劝。于是,温月就经常跑过去跟他讲自己过去的经历,还告诉他,如果戒掉了,帮他租房子,再找工作。一个月后他真的戒掉了,如今已经结婚生孩子,他们家里人都很感激温月。

选择勇敢站出来

只为能帮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