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进口卡波姆曾一度涨到上千块每公斤,现在维持在八九百元左右。”周垂虎告诉1℃记者。过去,他们都会在储存一些卡波姆,但也仅有百余吨,根本不够满足生产需要。
据1℃记者调查,卡波姆之所以涨价,一方面是疫情影响,进口卡波姆供应受阻,另一方面国内需求又在增长。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背后也存在物流成本上涨的因素,“从海外运到中国的物流费用增加了几倍,中间商也要承担相应的运费。不仅仅只是卡波姆,很多其它日化原料都会因此受到影响。”
进口卡波姆暴涨之下,亦带动了国产卡波姆的售价上升。事实上,国内生产卡波姆的企业并不多,其产品在疫情之前的售价仅40多元/kg,如今却涨到了几百元。
“进口的卡多姆纯度还是比较高,国产原料相比还是存在一些缺陷。最后我们不得不咬牙高价购进进口卡波姆,因为公司的产品配方一时间没法改变。可是,这样生产下来发现,公司基本没有利润了,但我们的产品出厂价又不能随意调。”周垂虎无奈地表示。
卡波姆供需极度不平衡的问题只是化妆品原料短缺的冰山一角。
“现在绝大多数化妆品企业都或多或少地使用国外进口原料,因此在原料无法运进来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只能更改配方。” 广东省美容美发化妆品行业协会会长马娅在接受1℃记者采访时表示。
“比如常用的化妆品防腐剂,如果合成另外的防腐剂或者香精,这就需要企业的科研团队重新调整配方,以使得消费者能够接受。”一位化妆品行业人士对1℃记者表示。
“企业备案的配方以及批文,就应该严格执行。一旦更改配方,就必须重新报批,监管部门需要进行多种检测以及专家评审等环节。这个拿证周期估计要一两年,如果涉及到特殊用途化妆品证,审批时间可能就更加漫长。”前述工程师说。
然而,化妆品作为快消品,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要求非常快,比如颜色、活性等,这就要求企业快速做出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由“外”转“内”并非易事
马娅认为,现在行业遭受的环境是“被动”的,企业需要自己去改变,主动观察和发现,目前环境下可以发展的元素、机会等,否则就会出现落后的局面。
“这次疫情已经使得广东很多中小化妆品企业出现经营危机。”业内人士告诉1℃记者。
在广东从事多年化妆品生产的一可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卢琛告诉1℃记者,复工后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其实是供应链的供货效率受阻,部分企业的大部分原料和部分包材来自海外,在疫情环境下,原料、包材出现涨价,交货周期的延长,都影响着企业的生产和成本投入,为了保证客户及时供货,生产端的压力就显现出来。
“虽然外贸订单量多,销售额较高,但是利润率却特别薄,融易新媒体,能有5%左右就已经很不错了。可是疫情这段时间以来,海外原料、包材出现涨价,我们的利润就被压得更薄。”卢琛说。
面对困境,整个行业都在寻求破解之法。
作为传统的化妆品制造企业,一般的销售渠道分为线下代理商以及电子商务模式,后者已经成为了一些企业抵制此次疫情冲击的有力武器。
周垂虎说,广州瑞虎的电商团队销售势头良好,“这样可以反哺外贸下滑对业绩的冲击,我们基本算了一下,今年5月份的营收同比去年并未有太大波动。”
在马娅看来,目前疫情环境下,许多经营多年的从业者早有谋划,而真正受影响的还是入行不久的年轻从业者。
据1℃记者调查,在疫情对于线下门店客流量和销售都造成严重影响的情况下,许多企业除了给予代理商支持外,还纷纷转型直播电商领域,转战国内市场。
然而,真正由外贸专为内贸,许多企业又面临新的挑战。
在马娅看来,化妆品企业由外贸转内贸,过程会非常痛苦,“外贸和内贸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系统,销售模式也不一样。长期做外贸的人,并不一定会做内贸。”
马娅告诉1℃记者,外贸转内贸并非马上就可以看到效果,“从原料采购、生产制造,以及样品款式,包材设计,品牌故事、IP,以及销售模式等,内贸客户与外贸客户相比,二者需求完全不一样。”
另外,“一般老外客户下订单的速度比较流畅,双方定好之后,基本可以‘板上钉钉’,等着对方付钱交付货物。而内贸就不一样,每个订单都需要与国内客户一一商谈,对方还会压价,并减少订单量,回款周期还较长。”有外贸企业人士告诉1℃记者,这是很多国内客户无法适应的地方。
文章标题:【晚间新闻资讯:化妆品外贸生存困境:“进出”受困,转型不易(2)】,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opinion/mspl/115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