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点:主播身份存疑、平台属性模糊 直播带货维权难(2)

经调查,融易新媒体,“拉菲只要55块钱”“99元一箱进口红酒全带走”“进口葡萄酒只卖9块9”等低价售卖行为风生水起。据内部人士透露,有些主播超低价卖进口红酒,几乎都是国外散装酒在国内分装,大大降低进口酒成本的同时,酒的质量也非常难以保障,很多是不符合相关生产标准的,甚至有些红酒冒充著名品牌,欺骗消费者。

“直播带货”中出现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各大直播平台是否难辞其咎?

武长海谈到,“一些汇集了‘直播带货’行为的平台,例如抖音、快手,并不具有电商平台资质,因此不受《电子商务法》约束。因其不是电商营利机构,自然不会承担主播侵权带来的民事责任。在此规定下,在直播带货中出现频繁的侵权违法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委会委员刘兴亮坦言,目前出现的问题,需要几方联动规整,同时也说明,相应的监管机制还没跟上,应对这种新型电子商务活动的法律法规还不够细,问题出现后,还需要套用原来的老法规。这就需要相应部门去规范、监督。

刘承祖建议,“首先,平台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完善平台监管措施和处罚方式;其次,平台应积极自治,加强直播内容生态治理及审核把关;最后,平台经营者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依法配合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调查取证。”

对于平台监管责任,直播平台快手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快手已出台70余条具体规则及相关细则,覆盖从招募入驻、商品抽检、营销推广、商品评价、违规管理、售后保障、纠纷判责等交易全流程。在产品质量检测方面,快手联合质检机构成立了百人规模的‘神秘买家’团队,他们以普通买家的身份购买商品,并对商品进行送检。同时,快手电商还联合多家商品质量检测机构成立‘品控联盟’,以保障消费者权益。”

“维权难”成槽点 消费者从“上帝”变“冤大头”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发布,“夸大其词” “货不对板”“维权难”成为消费者对直播带货行业的集中吐槽。

直播带货的“杀伤力”不可小觑,虚拟世界的买卖也确实难以像传统交易那样“验明正身”,由此主播夸夸其谈“最低价”“最棒”不绝于耳。消费者擦亮眼睛理性消费,尤为重要。可是,如果买到了有质量问题的商品,该怎么办?

消费者从“上帝”变“冤大头”,新的消费场景,也给消费者维权带来了新挑战。

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监督部主任张德志指出,“在平台沟通私下交易、购买链接跳转到不知名小程序等交易模式有很大风险。没有正规电商平台作为第三方保障的情况下,若商品出现问题,维权取证难度非常大。”

“理性购物,保留消费凭证也很重要。”张德志解释道,相比过去文字、图片形式的静态宣传,直播更易引发冲动消费,所以消费者提醒自己“理性购物”“按需购物”很有必要。此外,不要选择非正规的消费平台和商家。同时,要保存好直播视频、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证据,遇到问题及时联系商家和平台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向当地消协或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也可以申请仲裁或到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葡萄酒国家级评委赵可赛谈到,“主播虽是以个人形式出现,但是主播应承担起相关法律法规的责任要求,对自己推销的产品质量负责,也是对消费者的负责。”他建议,“消费者在选购时要尽量选择对商品有很深了解的主播,向主播详细询问产品、判断是否适合自己后再购买,可防止误卖错购。另外,收到货后,要检查辨识商品信息,例如,进口葡萄酒有对应中文背标,这样可以防止买到假冒伪劣产品。”

近年来,针对直播带货乱象,相关部门也纷纷重拳出击。2019年6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8部门联合开展2019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联合开展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专项行动;11月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出击整顿,要求“双11”期间加强规范网络视听电子商务直播节目和广告节目服务内容……

严格规范主播、平台的法律责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电商经济注入更多法治基因,相关部门一直在行动。

 文章标题:最新热点:主播身份存疑、平台属性模糊 直播带货维权难(2),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opinion/mspl/109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