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砥砺前行,十五年锐意进取,安徽省联社将金融活水注入江淮大地。
成立于2004年12月18日的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十五年来,带领全省83家农商银行坚守“服务三农、服务县域、服务小微、服务社区”的市场定位,逐步发展成为家喻户晓的“服务县域的主流银行、支持三农的主力银行、小微企业的伙伴银行、灵活快捷的社区银行”。
截至2019年11月末,全系统各项存款余额11237.8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820.72亿元,均为2004年末余额的15倍。全系统存、贷款市场份额,涉农、小微、县域、扶贫等贷款投放量,服务网点数、服务客户数、银行卡发卡量、税收贡献度等十多项主要经营指标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银行业第一位。
锐意改革,跑出农金“加速度”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是安徽特有的精神符号。省联社成立以来,坚持以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提升服务水平、促进稳健发展为着力点,带领全系统持续深化改革,探索出一条农信改革的“安徽路径”。
以全面体制改革强基。安徽省联社自成立之初,即着手推动农信社改革工作,在“成熟一家、推进一家”的同时,针对部分相对困难机构,采取争取党委政府扶持、系统内结对帮扶等方式,做到增资扩股与消化包袱“两手抓”、引资引智引制“三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经过十年时间的努力,到2014年末在全国率先完成整省农商银行改制工作,为全系统逐步打造“产权明晰、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效益良好”的现代农商银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特色公司治理固本。针对“小法人”治理能力不足、易受不合格资本控制等实际,我们紧密结合安徽实际,着力打造五位一体的公司治理新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三会一层”的职责边界,强化对农商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履职考核和行为监督,逐步形成制衡有效、激励兼容的治理体系。
以协同发展机制提能。充分发挥省联社的“大平台”作用,围绕“管理”“服务”两大核心职能优化,坚持刀刃向内抓改革。行业服务方面,重点办好单个农商行办不了、办得贵的事情,着重抓好科技支撑、产品研发、支付清算、教育培训、协调沟通等方面工作,牵头建立系统内流动性互助机制,提升全系统整体竞争力。行业管理方面,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法人机构充分放权,重点盯住“小银行”管不好、管不住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狠抓制度流程建设,强化科技管控与审计监督,为农商银行行稳致远提供坚强保障。
贴心服务,奏响农金“最强音”
作为安徽最大的本土银行,服务地方经济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来,省联社引导全省农商银行立足县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为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贡献出坚强有力的“农金力量”。
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出实招。制定服务民营企业“八项措施”,持续开展金融服务“家家到”,主动上门问需,为客户“量身定制”金融服务。2019年11月末,全系统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929.00亿元,服务客户数70.51万户,分别占全省总量的35%和50%。针对融资难问题,采取“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担保公司、省担保集团、银行、当地政府按比例同担风险)、利用企业纳税信息开展“税融通”贷款等累计放款2000多亿元。针对融资贵问题,在主动降低贷款利率的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接续贷款,缩短小微企业融资链条,降低周转成本。针对融资慢问题,在精简办贷环节和流程的同时,创新推出全过程线上贷款产品“金农信e贷”,客户通过电脑或手机几分钟即可办毕贷款,目前已累计放款1252亿元。
在支持三农发展上求实效。出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大力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金土地”农户贷款、“基地+农户”组合贷款、“两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一大批契合“三农”需求的产品应运而生。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户申请贷款无需担保且能享受更多的授信便利和利率优惠,进一步激发了农村经济活力。2019年11月末,全系统涉农贷款余额4453.29亿元,市场份额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特别是在金融扶贫方面,全系统主动担当责任、主动认领任务,自觉当好“排头兵”,已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143.56万户,扶贫小额信贷余额达146.68亿元,占全省总量85%以上,多次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表扬。
文章标题:【2019社会热点话题:十五年锐意进取 安徽省联社多管齐下共谋农金新布局】,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html/zt/zx/55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