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获悉,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启动在即。业内人士认为,监管此举将疏通不良资产处置的政策堵点,预计下半年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节奏将加快。由于不良风险暴露具有滞后性,下半年银行资产质量管控压力犹存,尤其需要重点关注中小房企、外向型企业、小微等领域的信用风险。
不良处置力度加大
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日前强调,坚决治理各种粉饰报表行为,督促银行做实资产分类、真实暴露不良、足额计提拨备。疏通不良资产核销、批量转让及抵债资产处置等政策堵点,指导银行采用多种方式加大不良处置。
近期监管部门已向相关机构下发《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简称《通知》)和《银行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实施方案》,融易新媒体,明确将进行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与此同时,《通知》强调严禁在转让合同之外签订抽屉协议或回购条款等,杜绝虚假出表、虚假转让、逃废债务等行为,不得违规向债务关联人进行利益输送、转移资产。
华泰证券研究所大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沈娟预计,下半年贷款核销力度加强主要基于三个因素:一是疫情影响具有滞后效应,不良暴露逐渐加快;二是监管引导银行业对于不良贷款“应核尽核”,强调要加大不良资产的核销和处置能力;三是银行拨备覆盖率较高,处置空间大,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183%。
浙江银保监局局长包祖明强调,银行必须认真穿透贷款企业,了解企业订单情况,量化评估每家企业受疫情影响的程度,并对未来做出准确判断。要防止疫情短期冲击后,一刀切地把一些企业统统划入不良。
二三季度为重要观察时点
沈娟表示,目前零售对公风险暴露情况有一定分化,零售风险暴露更早,对公不良生成滞后性更明显。后续资产质量压力仍存,二三季度为重要观察时点。
浙江地区某大行二级分行负责人陈亮(化名)介绍,截至5月末,该行不良率0.48%,新发生不良贷款1.6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0.26亿元。新发生不良主要集中在个人及卡业务,占比达97.67%。他坦言,现阶段不良发生存在滞后性,预计下半年该行不良率会有所提高。
某股份制银行华南地区分行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出于对信用风险的考虑,该行上半年以来的小微企业贷款投放,都采取了与政策性担保公司合作的模式。“一旦出现不良,担保公司承担80%,银行承担20%。如此,担保公司会对信用风险多一道把关。预计到二季度末我们全年的小微贷款投放指标就可以完成,下半年主要做好贷中管理工作。”
中部地区某大行风险管理部人士介绍,上半年该行资产质量可控,主要得益于对担保链、担保圈和过度投资的控制。“受疫情影响,下半年下游外向型企业料经营萎缩并向上游传导,同时外向型企业的转向内销也对原内销企业产生一定挤压效应,但我们当地制造业较散、规模较小,资产质量容易控制。”
关注中小房企等领域风险
专家表示,商业银行部分领域可能引发的信贷风险需重点关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表示,包括疫情加速债券违约可能引起的风险传导有所增加,小微企业资产质量需要密切关注,中小型房企面临较大偿债压力。
赵亚蕊强调,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步降低以及购房需求的延后释放,大型房企总体信用水平相对稳定。而中小型房企由于高杠杆、经营能力较弱、销售增速放缓、融资环境紧缩,经营性现金流将进一步承压,面临较大偿债压力。考虑到负面影响因素短期内仍会存在,未来一段时间需对中小型房企信用风险提高警惕。
标普全球评级报告称,中国房地产开发商近年来实现的显著销售增长,部分依赖于联合营项目的贡献。但是,联合营模式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正在上升。若按比例将此类债务并入穿透式指标,或令开发商的信用状况承压。
此外,外需型企业可能产生的信用风险也需关注。沈娟分析,4月以来,港口、商业贸易、计算机、汽车等外需型行业的信用利差出现较大上升,预计外需型行业受海外疫情影响较大。二三季度需重点关注对公端的外需型产业,海外疫情后续进展或导致其资产质量风险的不确定性加大。
文章标题:【银行两类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启动在即 下半年重点关注中小房企、小微企业等领域信用风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html/zt/zx/125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