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大新闻事件:“春天在线”点击量超1.6亿次

今天重大新闻事件:“春天在线”点击量超1.6亿次

国家大剧院“春天的拥抱”演出现场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陪伴观众四周时间的国家大剧院“春天在线”系列音乐会正式落幕。自4月11日上线以来,每周六晚,“春天在线”系列音乐会都会在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北京日报客户端等网络平台与乐迷如约相见。截至5月3日19时,该系列音乐会在线点击量突破1.6亿次,其中5月2日收官演出“春天的拥抱”单场点击量接近5000万次。

  每周“春天在线”音乐会的留言评论区中,许多网友都对在线音乐会的绝佳音效赞不绝口。很多观众口中的“明明隔着屏幕,怎么感觉像置身音乐厅一样”背后,离不开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这支年轻的团队和录音、摄影、导播等专业团队协同合作。

  “音效堪比音乐厅”,怎么录的?

  熟悉国家大剧院的观众不难发现,此次的“春天在线”线上音乐会,四场演出的地点都不是大剧院音乐厅,而是在花瓣厅、大师俱乐部、四层艺术空间这些更加紧凑小巧的场所内。这样的安排,在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总经理任小珑看来,是因为观众很久没来国家大剧院了,想向大家展现大剧院的更多“面”。

  “春天在线”系列的收官演出“春天的拥抱”,安排在国家大剧院顶层的花瓣厅直播。为了给观众呈现360度的环绕立体式音效,小小的场地内足足安放了16路话筒。蜿蜒盘旋的龙形灯中藏着2只主话筒,用于接收场地各个方位传出来的声响,让音效更具立体感和饱满度;而乐队的弦乐组、管乐组等所在区域也都分布了点话筒收音,让不同声部的演奏音效更加清晰、更具穿透力。

  观众口中“音效堪比音乐厅”的在线音乐会,其实和现场音乐会的声音有很大不同,用任小珑的话说就是“乐队的声音被再次合成的过程,是一种新的艺术创作”。

  任小珑介绍,麦克风的摆放,是创作的第一步,“在乐团开始排练的时候试录,随后指挥听一下效果怎么样,再修改麦克风的摆法——小提琴发声是乐手肩膀的高度,而大提琴的发声是向下走的,就又有新的摆法,还有场地回响的问题,需要在远处摆放麦克风。”前期的准备过程中,乐手就声音的质量和录音师商量到深夜,是家常便饭。

  “每一帧都是一幅画”,怎么拍的?

  线上音乐会带给观众的,不仅是震撼心灵的听觉盛宴,更是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每场“春天在线”音乐会,工作人员都会对拍摄画面进行反复研究讨论,精益求精力求呈现出“每一帧都是一幅画”的极致美感。

  这些镜头画面,除了国家大剧院御用摄影师们的辛苦付出外,国家大剧院还请来了一些“厉害角色”。由工作人员远程控制的遥控轨道机器人摄像机,堪称“自己会动的摄像机”,以极佳的操作灵活性保证了移动画面的平稳流畅;而8米长的摄像机摇臂则大大增强了镜头画面的多元化和空间纵深感,其特有的长臂优势能拍到其他摄像机不能捕捉到的镜头。

  为了给观众营造更为真实的“池座”体验,真正实现将音乐会搬至客厅的极致享受,大剧院的拍摄团队还在尝试使用VR摄像机进行音乐会的拍摄,首次引入360度VR环绕式镜头。音乐会现场,VR摄像机架设在指挥身后——相当于第一排观众席的席位,为观众实时传递最真实的音乐会现场视角。从外观来看,VR摄像机是一个球体,能够摄录以摄像机为视觉原点的360度影像,这也决定了后期的工作人员要处理比一般视频多5-10倍的数据量。任小珑认为,VR技术在音乐会中应用,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很不错的体验产品,这次大剧院的尝试还在早期探索的阶段,特点就是艺术和科技的融合,不急于求成。

  “乐团状态像考试”,怎么演的?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乐手们往日的演出,并不以影像呈现为目的,融易新媒体,而这次的“春天在线”系列音乐会则不同,想把最好的画面留给观众。正式在线演出之前,往往需要合练两三天,再试录两天,工作量骤然加大。任小珑直言,大家每次试录都保持演出的状态,“像学生考试那样,从早上十点考试到下午四点。”

  “春天在线”系列音乐会,堪称台前的乐队和幕后的导演导播团队共同创作的高水准演出。导演导播的团队,需要顺着乐谱做非常细致的镜头脚本,经过至少两星期的准备,就每个音和乐句,镜头给到哪位乐手,都要做详细功课。任小珑介绍,每次试录,都是不断沟通的过程。

 文章标题:今天重大新闻事件:“春天在线”点击量超1.6亿次,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html/zt/zx/111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