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新闻:北京将试点生活垃圾不分类不收 建分类运输车队

  公共机构和经营性场所将逐步实现垃圾强制分类;将建立车辆颜色、标志统一的垃圾分类“绿色车队”。

  为提高分类效果,北京计划在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内试点生活垃圾“不分类不收运”机制,下一步将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借助这一惩戒机制,提升居民分类意识和分类成效。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还将建立“绿色车队”,将运输车辆颜色、车身标准、标志、电话、单位统一,与各品类垃圾桶颜色一致,便于公众监督。

  记者昨日从北京市城管委获悉,目前,北京共有224个街乡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累计创建数量占全市街乡总数的60%,2020年开展示范片区创建的街乡占比将达到90%以上。未来,党政机关、学校和医院等公共机构、商业办公楼、旅游景区、酒店等经营性场所,将逐步实现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

北京将试点生活垃圾不分类不收 建分类运输车队

  昨日,石景山区八宝山街道远洋沁山水南社区,工作人员将居民送来的垃圾进行称重积分。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正在接受“严考”

  2017年,北京开始以街乡为单元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北京市垃圾分类治理促进中心副主任孙绿介绍,街乡在组织开展示范片区创建时,会对片区内基础信息进行普查、建立台账,摸清示范片区的建筑、人口、垃圾分类责任主体等底数情况,因地制宜确定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投放方式,优化垃圾分类桶站设置和管理。

  今年6月起,北京陆续对16个提交验收申请的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开展验收。验收标准分10大类、21小类,责任主体覆盖率、垃圾分类知晓率、厨余垃圾分出质量合格率、全品类垃圾的规范管理情况、垃圾处理全流程管理情况,都是验收的重要指标。

  此外,北京对生活垃圾产生、收运和处置单位违规现象的执法检查力度也在增强。2017年至今,北京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07万人次,检查企事业单位34.6万家,立案处罚1.34万起,罚款1515万元。2018年,北京进入专门处理设施的厨余垃圾达到17.02万吨,同比增长58.2%。

北京将试点生活垃圾不分类不收 建分类运输车队

  昨日,石景山区八宝山街道远洋沁山水南社区,工作人员将垃圾投入对应的垃圾桶中。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抓紧修订

  孙绿介绍,为提高分类效果,北京计划在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内试点生活垃圾“不分类不收运”的机制,下一步将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借助这一惩戒机制,融易新媒体,提升居民分类意识和分类成效。

  为保障生活垃圾不被“混装混运”,北京还将研究制定垃圾运输管理办法和各品类垃圾运输车辆标准。建立“绿色车队”,将运输车辆颜色、车身标准、标志、电话、单位统一,与各品类垃圾桶颜色一致,便于公众识别监督;建立分类运输车辆身份识别、行驶轨迹、重量变化等信息实时监控系统;实施密闭式清洁站分选、分拣等功能性改造。

  在垃圾分类模式上,北京将建立精简高效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把设置分类垃圾桶作为投放基础模式。为限制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使用,还将推动快递包装回收。各小区醒目位置要公示垃圾分类投放设施的分布点位、投放时间,以及各类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责任单位名称、收运负责人、收运时间等信息。党政机关、学校和医院等公共机构、商业办公楼、旅游景区、酒店等经营性场所,将逐步实现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

  此外,《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草案)》正在抓紧修订完善。

北京将试点生活垃圾不分类不收 建分类运输车队

  石景山区八宝山街道远洋沁山水南社区,居民展示垃圾分类积分卡。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探访

  多个街区推行垃圾分类“积分兑换”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石景山区八宝山街道远洋沁山水南社区,该社区设立了一个垃圾分类投放积分站,站内摆放了“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四类垃圾桶。垃圾桶旁搭建了一个小屋,窗上贴了一张厨余垃圾积分兑换物品表,小屋外摆着一个台秤。

 文章标题:社会新闻:北京将试点生活垃圾不分类不收 建分类运输车队,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html/zt/rdht/30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