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新闻:“暑假自由”成一些家长的奢望

  每小时收费1000元的英语课、4万多元的游学夏令营、数千元的绘画辅导班,暑期将至,网上频频爆出的家长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项目的高额消费账单让不少人大为惊讶,原来放假要花的钱居然比上学的时候更多。据人民网报道,课程培训、兴趣辅导、出国旅游以及各种相关购物花销让不少家长头疼不已。

  孩子成了“行走的碎钞机”,“暑假自由”也成了一些家长的奢望。

  网友声音

  @绿城小茂:现在的段子是: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台行走的碎钞机。就拿已经开始的暑假来说,这就是一场烧钱的重头戏。无数家长在这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挥舞着钞票,跑步入场。你们聊,我先跑。少些攀比,才能多些“自由”。

  @DT财经:又到暑假烧钱季,热衷给娃报班的爹妈们撑起了火热的教育行业。今年6月份教育行业共发生了24起投资并购事件,共融资6.92亿元,且几乎都集中在早期投资阶段。上亿元的2起融资都在美术领域。咦?怎么都是美术培训赛道的?

  @美杜莎麻麻:暑假特有的烧钱模式开启。确实,暑假是开阔孩子“视野”的黄金时间。然而人生中绝大多数的学习都是通过书本间接获得的,你不可能获取每一项知识都要经过亲力亲为体验一番。普通的中产之家,在孩子小的时候,去拼几万元的出国夏令营,这精力和豪气得分一点用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现在的孩子不缺行万里路,更缺读万卷书。

  媒体辣评

  不少家长陷入“高投入、高产出”的认识误区“所买即所得”这一经济学的维度未必适用于教育。对于家长来说,不能简单以金钱的投入来衡量教育的成效,也不能简单地将教育服务购买力等同于对孩子的爱。换言之,家长在教育上投入多,孩子未必收获大。教育是极其特殊的“服务”,不少家长陷入“高投入、高产出”的认识误区,在物质投入过程中寻找获得感,或通过购买教育服务来逃避本该对孩子有效陪伴的责任。

  最值得警惕的是,融易新媒体,在父母一味付出的过程中,孩子的诉求有可能是被忽视的,如孩子真正喜爱什么,孩子的意愿是什么,孩子究竟在意什么,这就直接导致了父母付出越多,孩子的压力越大、自由空间越小、快乐越少,孩子快乐越少,父母越想更多付出的恶性循环。久而久之,教育成了“烧钱经济”。   (据《人民日报》)

 文章标题:最新资讯新闻:“暑假自由”成一些家长的奢望,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html/zt/rdht/30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