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3日,一本财经第三届金融科技风控大会,在北京富力万丽酒店成功举办。本次大会延续了前两届的主题:“风控·命门”。
在现场,一百多位业内大咖、千位金融风控精英齐聚,围绕合规运用大数据、反欺诈、出海东南亚、小微企业贷、合规催收等议题,深入探讨了行业的现状与未来。
14个主题演讲
针对行业痛点难点和最新趋势,到场的14位大咖分别发表了20分钟的主题演讲,覆盖“经济下行期,风控和战略该如何调整”“市场下沉趋势下,风控如何顺势而为”“如何通过大数据风控提高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如何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等主题。
金融是一个强监管的行业。那么,如何平衡金融的风险与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胡滨梳理了英国、新加坡等地监管沙盒实践,表示中国有必要尽快推出沙盒监管,以提高中国金融科技乃至金融业的全球竞争力。
“普惠金融”,是一个在现场被频繁提及的名词。
“信贷到底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还是火中取栗?”在主题演讲中,前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前美国运通银行董事会董事林晴,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表示,在中国,雪中送炭的普惠金融,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挖财总裁顾晨炜也表示,在中国,普惠金融所谓的“普”和“惠”,会真正出现。而科技赋能也将成趋势。
持同样看法的,还有小赢科技CRO李侃。他表示,小微企业金融的全球缺口是5.2万亿美元,而且这还只是对发展中国家的调查。在这一方面,市场广阔,大有可为。
但中国,要做普惠金融,需要面临各种挑战。
比如黑产和反欺诈问题。腾讯金融云首席数据科学家李峰表示,目前,全世界互联网黑产约有1140亿美元规模,中国就占60%,而中国的黑产从业人员达到了150万人次。
飞贷金融科技高级合伙人兼CRO周立勇称,在移动信贷领域,要做好风险管理,主要要做好三个方面,即欺诈防控政策、大数据信用评分、客户生命周期管理。
电话邦数科创始人兼CEO毛羽建则表示,通信大数据可以赋能智能风控。比如通过通信大数据,有效识别欺诈团伙养号行为。
“在信用风险之外,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等等,其实都是风险治理的重点。”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总经理余红永如是说。
普惠金融还存在一些其他挑战,尤其是在当前环境下。
下沉已是大势。玖富万卡CRO陈黎明表示,中国70%的人口来自三线和以下城市,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下沉客户多缺乏金融常识和自制力,易造成盲目借贷和多头借贷,需要加强多头防范。
捷越联合合伙人兼向前金服CRO金可冶以美国为例,说明在经济下行期,要做好风控,需要精准定位风险,多维度分析产品、客群、地域、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等因素。
新颜科技CEO黄向前观察到了一个趋势:市场在持续向场景分期转型,而场景分期蚕食的,主要是原中、长期网贷的用户。
“在此情况下,需要深耕垂直领域,进行精细化运营。”他说。
知道创宇创始人赵伟认为,在金融科技领域,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
他提出,需要遵守用户隐私保护三原则:保障用户知情权,信息收集不超过法律框架,不过度采集用户信息。
在谈及金融科技的发展前景时,前Capital One董事总经理、亚洲地区主管Ajay S. Mookerjee博士,为与会者勾勒了一幅美好蓝图。
他认为,金融科技市场将在2025年达到10%的市场占有率,整体估值将达到6万亿美元,规模将是整个银行业的四分之一。
这是一个极为振奋人心的未来。
两大圆桌会议
在主题演讲之外,主会场举办了两场圆桌论坛,主题分别为“金融科技如何助力小微企业贷”“金融科技如何赋能传统金融”,主持人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以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陈忠阳。
在上午的“金融科技如何助力小微企业贷”圆桌论坛上,就小微企业贷款难、数据获取难问题,开鑫金服研究院副院长兼产品总监胡汉光表示,可以通过物流、GPS等真实数据和区块链技术,解决风控问题。
百融金服副总裁兼普惠金融部总经理蒲克强称,要做好小微企业贷,就得兼顾来自于企业的B端数据和来自企业主的C端数据。
“对于小微企业,也可以借助大数据进行关系图谱建模,从而对其进行更精准的判断。”PPmoney万惠集团首席风控官刘凤玲称。
在下午的“金融科技如何赋能传统金融”圆桌论坛上,MinTech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赵亮表示,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会找到各自的立足点,进行差异化发展。
“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更多的是共生或者双赢的关系。”美利金融集团副总裁乔木称。
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首席风险官李鸿则认为,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银行可以投资后者,并提出新的要求,促进金融科技开发新的技术和产品。
众安保险风控资深副总裁梁玉苹认为,在帮助金融机构KYC之外,众安保险最重要的优势,是可以帮助它们分散风险。
两场分论坛
活动当天下午,在主论坛之外,现场平行举办了“不良资产管理专场”和“消费金融专场”两场分论坛。多位大咖围绕业务实操经验、行业痛点、未来趋势等,展开分享。
在不良资产管理专场论坛上,百融金服解决方案高级总监薛婧认为,重人工、低效率、回款慢、投诉多,是目前催收机构遇到的四点难点。而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后,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难点。
“可以给人工智能大量数据,当它带着这些数据再去跟债务人通话时,就能应对债务人的各种状况。”合生科技联合创始人童伟说。
合生科技联合创始人何新宇则认为,贷后清收需要降本增效,进行精细化管理。必须深入到过程管理中,依赖科技和专业经验的赋能。
在消费金融专场论坛上,吉荣数科技董事长、马上消费金融联合创始人刘志军表示,金融科技的动力和方向,分别是拥抱监管、服务银行、挂钩业务、市场广大。
“技术带来了数据的多元性、算法的精准性与业务的连续性。”新网银行业务安全部总经理贾坤表示,移动端相较于PC端的数据爆炸,更给金融科技带来了新的可能。
包银消费金融董事、总经理助理张莎在现场介绍了打磨消费金融的四大能力:场景端的获客能力、资产端的风险定价能力、数据端聚合互换能力与负债端的融资能力。
“消费金融已经进入下半场,客群下沉已经出现,但消费升级与降级却同时并存。”同盾科技联合创始人、合伙人马骏驱表示,这也驱动着消费金融公司,改变获客方式和风险定价策略。
“当你想用数据对抗欺诈分子时,欺诈分子也会用数据蒙蔽你的系统。”致诚阿福咨询总经理连璧年表示,线上贷款不能完全依赖数据,一定比例的人工抽查同样重要。
“在消费金融场景下的智能风控实战中,金融科技企业应该在四个环节持续发力:优质获客、风险识别、监控模型与实时风险处置。”魔蝎科技CRO王化楠认为,这可能比传统的贷前、贷中、贷后闭环管理更加重要。
在消费金融专场的“科技如何赋能金融出海”圆桌论坛上,多位消金从业者分享了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的挑战与解决之道。
聚信立首席运营官喻昊旻表示,因人群结构、消费理念与中国相似,消金企业出海东南亚存在优势。出海后,企业应在员工管理、监管适应等层面因地制宜,并制定本土化的风控策略。
洋钱罐CMO严峻也认为,出海的本地化十分重要,也是最难的事。中国企业没必要押宝于一个区域市场,而是应该在多个区域“小步快跑”进行测试,并最终发现机会。
颁奖与致敬
活动当天,由一本财经发起的“中国金融科技最佳风控企业TOP 30”“中国金融科技最佳风控服务商TOP 30”榜单评选结果,正式出炉。
该榜单是历时数月评选的结果,共有149家企业参评,经过30万次网络投票,结合了50位顶尖风控专家的评审意见。
在活动当晚的一本财经“风控·命门”第三届金融科技风控大会暨“第二届卓越·风控颁奖盛典”上,主办方颁布了七大奖项,包括金融科技风控领军人物、最佳服务实体经济平台、最佳大数据风控平台、最佳金融科技创新平台、最佳智能风控平台、最佳风控服务商和终身成就奖。
金融科技风控领军人物获奖者,分别为陈黎明、成少勇、李鸿、龙雨、顾晨炜、蒋燕青、金可冶、裴益川、乔杨、王劲。
最佳服务实体经济平台,分别为百乘金科、PPmoney万惠集团、轻易贷、洋钱罐。
最佳大数据风控平台,分别为包银消费金融、量化派、360金融、神州信息、新网银行。
最佳金融科技创新平台,分别为飞贷金融科技、合生科技、拉卡拉、乐信、微贷网、51公积金、51信用卡。
最佳智能风控平台,分别为东方微银、美利车金融、魔蝎科技、小赢科技、有利网、掌众财富、众安保险。
最佳风控服务商,分别为极光大数据、聚信立、鲲鱼科技、同盾科技、通付盾、知道创宇。
终身成就奖的获奖者,分别为Ajay S. Mookerjee博士和林晴。
一本财经本次峰会的支持企业,分别为:合生科技、小赢科技、捷越联合、飞贷金融科技、电话邦、挖财、玖富集团、新颜科技、捷信、百融金服、MinTech、美利车金融、PPmoney万惠集团、众安保险、开鑫金服、致诚阿福、魔蝎科技、同盾科技、洋钱罐、聚信立。特此感谢。
一本财经本次峰会的支持媒体,分别为:野马财经、和讯网、新经济100人、未央网、界面新闻、新流财经、一点资讯、虎嗅、亿欧、中国企业报、中国发展网、独角金融、融资中国、互联网金融电讯、蓝鲸财经、北京商报、金融虎、镜面财经、金融观察团、毕读财经、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电子银行网、人民政协报、腾讯新闻、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搜狐号财经、36氪、中华工商时报、TMT观察网、读懂新金融、中国消费者报、权威网贷门户、零壹财经、创客猫、柒财经、工人日报、投资圈杂志、金融时报、投资者网、华夏时报、消费金融频道、互金商业评论、法治周末、证券日报、金融界、钛媒体、中国证券报、消金界、消金时代、茜说金语。特此感谢。
本次峰会独家图片直播支持:谱时图片直播;晚宴独家白酒赞助商:“茅台·王茅酒”;大会独家饮品赞助:广州摩钡弗食品有限公司“MTV UP魔体维能量维生素饮料”;晚宴红酒独家赞助:小八的故事。
风控,是金融永恒的命门。从创立以来,一本财经一直反复强调,面对风险,要永葆敬畏之心。
而这,也是与会的金融从业者们一直以来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