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面临外迁、外需双重攻击 中国纺织打扮财富链如何突围?(3)

  同时,服装生产外迁,使得下游国家对纺织机械的需求大增。我们利用海关总署数据测算,2019年中国纺织机械出口30.4亿美元(即HS4位码中编号为8444、8445、8446、8447、8448、8449的商品)。前五大出口目的地为印度、越南、孟加拉国、土耳其和印尼,均为服装生产大国,这五国的进口合计占据中国55%的纺织机械出口。这表明中国在产业链上游的地位正在逐渐确立。

  图表11 中国纺织机械出口主要目的地,恰好是目前全球主要的服装生产国

  

面对外迁、外需双重冲击,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链如何突围?

  资料来源:UN Comtrade, 京东数字科技

  新冠疫情短期内冲击零售和企业资产负债表,可能会使目前与产业迁移有关的直接投资活动暂停。但长期看,比较优势的持续以及关税等保护主义压力,将促使产业转移加速,使得产业链区域化、多中心化。劳动力资源萎缩及用工成本上升,将使服装生产进一步离开中国,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国内的纱线面料制造。然而,受到低油价和规模经济的推动,中国化纤产业在全球的份额有望持续上升,而服装产业加速外迁可能将进一步促进中国纺织机械的研发与出口。

外需、外迁叠加下纺织服装产业风险不可忽视

  海外疫情对纺织服装产业的主要冲击在出口。对中国这样的全球价值链枢纽而言,疫情对一个产业链存在供需双向的冲击:一方面,中国进口以中间品为主,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海外的产业链上游停工、断供可能导致中国的中下游生产停滞;另一方面,外需收缩将使得中国出口环节遭受压力。就纺织服装而言,中国出口远大于进口,并且基本没有“卡脖子”的技术壁垒,因此主要应当关注外需影响。

  海外疫情对纺织服装产业出口的冲击将在二季度大幅上升。一季度美国GDP下降4.8%,欧盟下降3.5%,韩国下降1.4%,中国香港下降8.9%。由于二季度海外疫情恶化,防控措施升级,因此中国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的外需压力已经在二季度爆发。事实上,4月、5月中国出口好于预期的主要原因是海外防疫物资需求大增以及居家办公造成的计算机需求上升,大部分品类出口实际上是负增长。例如,4、5月织物、面料出口大幅上扬,反映了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的出口需求高涨。

  图表12 海外防疫物资需求推动4、5月织物出口高增

  

面对外迁、外需双重冲击,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链如何突围?

  资料来源:Wind, 京东数字科技

  疫情对纺织服装行业的冲击大于总体经济活动。服装是线下属性较强的可选消费品,在疫情影响下,居民削减支出和线下消费活动停摆,更是对服装消费形成双重打击。今年前4个月,中国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4.7,但服装零售下降31.3%;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上升8.6%,但穿着类零售下降12%。海外更加不容乐观,欧盟纺织、服装、皮革商店零售3月同比下降40%,美国4月服装店零售同比下降89.2%,跌幅创历史记录。海外需求断崖式下跌导致中国大量出口订单被取消,已经生产的库存积压,企业“无工可复”。

  疫情产生的外需冲击贯穿中国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链。我们沿用《疫情大流行下的中国产业链风险评估》中的方法,以出口交货值与营业收入比例作为行业出口依存度的测度。测算发现,纺织服装服饰的出口依存度为22.4%,在制造业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纺织的出口依存度为11.8%,处于中游,但需注意到,纺织是服装服饰的上游产业,海外对服装的需求下降,最终势必体现在对纱线、面料的需求下降。

  图表13 纺织服装产业对外需的风险敞口可观

  

面对外迁、外需双重冲击,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链如何突围?

  资料来源:Wind, 京东数字科技

  外需冲击下纺织服装企业的经营压力将显著上升。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数据看,近年来纺织服装产业利润率下滑,其中受环保因素影响,纺织业利润率降幅更快;经济效益下降也导致杠杆率上升,特别是纺织业资产负债率已从2016年的51.7%上升至2019年的57.2%。我们对A股上市民营企业的现金支出压力也显示,在停产情况下,纺织服装产业公司的账面资金仅能维持2.16年的固定支出,在全部行业中排名垫底。受经济效益下滑影响,一季度整个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38%,纺织、化纤、服装分别减少37.1%、45.8%和19.2%。

 文章标题:沈建光面临外迁、外需双重攻击 中国纺织打扮财富链如何突围?(3),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html/zt/rdht/131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