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和股票 哪个是更安全的资产?

  股票和现金,哪个更安全,哪个风险更大?
  大部分人可能都不假思索的回答:当然是股票风险大,现金安全。这个观点看起来天经地义:因为股票存在波动,有波动就会有风险,而现金没有波动。
  然而在巴菲特看来,这种关于“风险”和“安全”的认识根本就是错误的。在长期看来,大多数人认为“风险最大的股票资产”实际上是最安全的;而投资者认为最安全的现金资产,实际上是风险最大的。
  大多数人都是看到短期的表象,而看长期的话,需要把通货膨胀的因素考虑进去。关于通货膨胀,大家应该都能理解,就是由于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导致货币的购买力的持续下降。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就是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的一个指标。
  假如CPI为3%的话,100元的货币在5年后只有86元的购买力,10年后只有74元的购买力,而20年后只剩下55元的购买力。
  实际通货膨胀的水平,应该是要高于官方CPI数值的。举个很有代表性的简单例子,1999年我在北京上大学,当时煎饼果子是2元一个。20年过去了,现在北京的煎饼果子是6元一个,20年涨了3倍。按照复利规则倒推的话,年增长率(可以理解为实际通胀率)接近6%。1999年拿着2块钱现金啥都不干的话,20年后就只能买1/3个煎饼果子了。
  投资的本质就是现在将购买力让渡给他人,合理期待未来仍能获得更高的购买力。投资者放弃当前的消费,是为了将来能有能力消费得更多。而持有现金资产,让渡了当前的购买力,却没有换来未来更高的购买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持有现金风险其实是很高的。
  再来说一下股票资产。股票资产短期有一定的波动,这个是客观存在的。大家都将股票的波动理解为股票的风险,这其实是不正确的。真正的风险,是对金融资产的净值造成长期不可逆的损失的可能性。而波动,则是受到短期行为和其他因素的困扰。这种扰动并不会使资产的净值产生根本变化,只是暂时性的影响。因此,对于股票资产(特别是优质的股票资产)来说,波动≠风险。
  这一点,近期大家应该有切身体会。去年股市跌了一年,股票资产产生了一定的回撤。但到现在,一些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质股票,像贵州茅台、格力电器、招商银行等不仅收复了失地而且创出了新高。任何投资品种的走势都不可能是单边上扬的,承受一定的波动,正是获取较高收益的必由之路。
  在投资学经典著作《股史风云话投资》的作者杰瑞米·西格尔看来,长期而言投资股票其实比存银行定期还要安全。因为长期来看,股票的收益最终来自于净资产的增值,通胀导致投入成本增加,但产出价格肯定也会上升,那么股票的价格和股息水平也会随着通胀率的上升而上升。从这个角度来看,股票也是一个长期抵御通货膨胀的工具。
  诺贝尔奖已经颁发了118年,不仅没花完,而且“越花越多”,奥妙何在呢?在成立初期,其章程也是将基金投资的范围限定为“安全的资产”。当时大家也是将其理解为“国债与存款”,股票完全未列入考虑范围。但事实证明,这些所谓的安全投资并不能保证基金的安全,反而牺牲了收益率。因奖金发放等因素,基金资产在50年后就将消耗殆尽。为扭转这一局面,基金会在1953年修改了基金章程,将股票、对冲基金等纳入投资范围,之后才实现了基金资产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需要说明的是,股票抵御通货膨胀并不意味着所有股票都可以抵御通货膨胀。巴菲特所欣赏的是那些具有“护城河”的上市公司,就是上文所说的像茅台、格力、招行这样的上市公司。这需要投资者具备挖掘出这种公司的能力,并且不惧波动,长期持有。投资者不具备这个能力的话,不妨把资金委托给基金,由专业的人士去做这个事。中国公募基金20年的实践也已证明,优选偏股型基金并长期持有,是应对通货膨胀,跑赢CPI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