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粮通常是指水稻、小麦、玉米等五大作物以外的粮豆作物,包括荞麦、燕麦、芸豆、绿豆、黑豆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素有“粮中新贵”之称,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上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大连依托东北腹地粮食产区,加工产出的高质量、高附加值杂粮产品远销欧美、中东、日韩等市场,是我国进出口杂粮的重要口岸,融易新媒体,出口量常年位居全国第一,进口规模也始终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大连海关从创新监管模式、优化服务水平两个方面下功夫,不断改进杂粮进出口监管措施,在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前提下,积极营造良好的口岸营商环境,助力国内杂粮进出口贸易稳步健康发展。
简政放权 杂粮出口再提速
2020年元旦刚过,在辽宁大连北郊的杂粮加工企业—大连华恩有限公司,杂粮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片繁忙的景象。两条全自动生产线正在全速运转,一批荞麦原粮正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生产线中,经过除石、色选、X光机筛选等一道道工序后封装成袋 ,整齐堆放在车间另一侧的储存区域。“我们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体系,产品的品质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认可,销量一直稳中增长。正在加工的这批荞麦米大概有88吨,是我们公司即将出口到荷兰的产品。”大连华恩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长华介绍说。
“近年来,受行业竞争等方面影响,国内杂粮进出口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为大连杂粮进出口协会会长的陈长华表示:“大连作为全国最大的杂粮进出口贸易集散地,有近百家杂粮加工和贸易企业深耕于此,为了使我们杂粮企业早日摆脱困境,大连海关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诉求,对杂粮监管流程进行优化改革,企业的通关效率大幅提升、运营成本不断下降,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杂粮出口效益的增加也促使我们从种植户手中采购更多的杂粮,激发了种植户积极性,真正实现通关增效、农民增产、企业增收的良性循环。”
海关优化杂粮监管举措中,取消“厂检单”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项。大连佳运达国际货运公司总经理陈蔚算了一笔账:“以往我们从东三省采购的杂粮经过装卸、运输,到加工出口需要5天。海关改革出口监管流程,取消‘厂检单’之后,整个过程缩短到两天。5月份试点到现在,我们仅运营成本一项就省了140多万。改革后,整个出口链条简洁、顺畅、高效,加上我们杂粮品质稳定,受到国外客户的青睐,公司订单已经签到了2020年底。”
经了解,以往杂粮出口过程中最费时间的就是出具“厂检单”这一环节。陈蔚说:“以往杂粮出口是按照食品的标准来监管的,我们需要把采购来的杂粮运到少数几家有资质的加工厂进行简单加工,经过检测、包装合格后,获得‘厂检单’才能办理海关报关、出口手续。大连当地这类有资质的加工厂数量有限,加上排期慢、程序多,导致整个流程时间长,企业运营成本、流动资金压力都非常大。”
在大连口岸,像佳运达这样的出口杂粮企业有60多家,普遍面临上述问题。2019年年初,大连海关在稳外贸、优化营商环境调研中发现,杂粮行业的相关标准高、企业自律好,出口产品质量、合格率都很高,参照粮食出口监管更有利于企业和杂粮产业健康发展。经充分调研论证,该关于今年5月正式调整监管方式,取消“厂检单”,将此前“集中加工、凭单报关”的流程变为“企业自产自检、口岸一次检验检疫”。同时,引入风险和诚信管理理念,增加海关事后核查流程。确保监管到位的同时发挥企业主体责任,强化自检自控,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改革带来的效果立竿见影,据统计,自2019年5月改革实施至12月底,大连口岸共出口杂粮超15万吨,货值1.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2%和15.5%。
系统上线 进口企业免奔波
杂粮出口市场风生水起,进口市场也红红火火,2019年5至12月,大连口岸共进口杂粮6000吨,货值56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4%和449%。一方面,随着外贸经济的不断开放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不断深入,我国陆续与其他国家签署、发布了一系列相关贸易协议和输华粮食、水果等检疫议定书,多种国外特色杂粮品种已经进入国内百姓餐桌;另一方面,出口杂粮订单的稳定增长也使得东北产区产量接近满负荷,出口企业开始尝试从印度、东南亚等地进口初级杂粮,加工后再出口至欧美、中东等市场。
文章标题:【最新事件曝光:海关做足“加减法” 助东北杂粮产业健康发展】,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food/67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