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闻大事件摘抄:注意!海南曝光5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雪糕、花生油、鱿鱼干等

  食品伙伴网讯 1月17日,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0年第3期食品安全抽检信息,组织抽检冷冻饮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水产制品、饮料共4类产品224批次,其中合格样品219批次,不合格样品5批次。其中,冷冻饮品不合格样品1批次,融易新媒体,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不合格样品3批次,水产制品不合格样品1批次。


  1批次雪糕检出蛋白质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为三亚田独川蒙冰淇淋制作坊生产销售的草莓雪糕(规格:80g/个,生产日期:2019-11-12)。


  人体的生长、发育、遗传等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冷冻饮品 雪糕》(GB/T 31119-2014)中规定,雪糕的蛋白质含量应≥0.4g/100g。雪糕中蛋白质不合格一般不会造成食品安全风险,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品的内在质量存在不足,表明生产企业未按标准组织生产或生产工艺控制不严,也有可能是部分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掺伪、掺假、偷工减料所致。


  食用油不合格3批次,其中2批次产品检出极性组分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分别为白沙牙叉洛伊之恋奶茶店使用的煎炸过程用油(起酥油),昌江石碌阿权小吃店使用的煎炸过程用油(大豆油)。还有1批次海口琼山聚民水果干货食品店销售的标称琼中营根清香油坊生产的传统香榨花生油,检验项目黄曲霉毒素B1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极性组分是衡量油脂被降解的一个很好的指标。按照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GB2716-2018)规定,煎炸过程中的食用植物油极性组分限量值≤27%。造成极性组分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一、油炸温度控制不当,煎炸时间过长;二、餐饮加工用油反复使用,次数过多。


  黄曲霉毒素B1是已知的化学物质中致癌性最强的一种,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对肝脏的损害,它污染的食物主要是花生、玉米、稻谷、小麦等食品。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中规定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最大不得超过20μg/kg。导致黄曲霉毒素B1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企业采购时没有严格挑拣原料并进行相关检测。


  此外,还有1批次陵水新村万福兴海鲜干品加工厂加工销售的鱿鱼干,检验项目二氧化硫残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二氧化硫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剂和防腐剂,使用后会产生二氧化硫残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水产制品生产加工中不得使用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进入人体后最终转化为硫酸盐并随尿液排出体外,少量摄入不会对身体带来健康危害,但若过量食用可能引起如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对上述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经采取措施依法予以查处,并责令食品生产企业查清产品流向、召回不合格产品、分析原因进行整改;责令食品经营环节有关单位立即采取下架等措施防控风险。

不合格产品信息



(来源: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相关报道: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5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0年第3期)

  本文由食品伙伴网食品资讯中心编辑,供网友参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foodmate.net。

 文章标题:2019新闻大事件摘抄:注意!海南曝光5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雪糕、花生油、鱿鱼干等,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food/65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