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内生猪产能持续居高不下,业界普遍认为,生猪养殖行业经历了“史上最长亏损期”。相关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全国生猪现货均价15.00元/kg,较2022年下跌19.27%。
持续低迷的猪价使生猪养殖企业大幅亏损。上市猪企日前披露的2023年生猪销售成绩显示,行业头部企业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均出现较大幅度亏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三家企业合计预亏额超140亿元;2022年同期,牧原股份盈利近150亿元,温氏股份盈利近50亿元,新希望亏损近10亿元。
业内分析认为,去年是整个生猪养殖行业负重前行的一年,今年生猪产能去化仍将较为缓慢,生猪产业进入“红海”竞争时代,对猪价上方形成压力。不过下半年猪价也有望出现趋势性上涨行情,全年来看猪企有望扭亏。
猪价历经三年“磨底”
截至目前,国内生猪价格已连跌三年。在本轮猪价下跌过程中,生猪行业过剩产能去化速度缓慢,猪价连续下跌记录不断遭刷新。
回顾来看,中信建投期货养殖生鲜首席分析师魏鑫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几年,前期国内新增养殖业投资现象较为突出,导致当前市场进入产能的集中兑现阶段,产能去化进度受限,市场供应整体充足;此外,国内猪肉消费也已经到达人口和人均消费天花板,随着食品种类更加丰富和消费渠道的迅速转变,市场需求端驱动因素无法持续,猪肉消费正在面临长期压制。
从去年猪价的下跌节奏看,宝城期货研究所负责人闾振兴表示,每一轮二次育肥大量进场令生猪阶段性的供给压力向后推延,这虽然使得猪价下跌中出现了短周期的反弹,但也导致市场抛压的持续增加;同时,由于整个行业累积了较高的冻品库存,猪价的反弹之路并不顺畅,不仅价格反弹的空间相对受限,而且反弹行情也呈现出可持续性差、易夭折的特征;此外,去年市场寄希望疫情过后需求的快速恢复并未得到体现,尤其是在中秋、国庆、元旦等传统的需求旺季,市场需求增量不及预期也未能对生猪消费构成有力支撑。
“总的来说,去年生猪产能去化整体不及市场预期,在此背景下,全年猪价整体呈低位运行,但波动幅度有所趋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142万头,为正常保有量的101.0%,仍略高于41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水平。全年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3.8%,猪肉产量同比增长4.6%,市场供应充足。”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说。
经过三年的“磨底期”,国内生猪产业格局也正在发生显著转变,主要体现在产业集聚度、中小散户转型、以及产业风险管控等方面。
究竟来看,闾振兴对记者表示,在行业深度亏损的大背景下,大规模的集团厂由于资金实力雄厚,降本增效和风险防控意识强,则在猪价下跌的过程中逆势扩张,令规模场和集团厂的行业占比大幅提升,部分地区占比达到90%,行业产能聚集度快速提高。相对的,对于价格方向判断能力差、成本控制能力有限、风险防控意识较为薄弱的中小养殖户出现了大面积清退离场的情况。
“与此同时,规模场和集团厂通过优化存栏结构,
融易新媒体消息,大幅提高优质二元母猪的占比,意味着一旦猪价好转,生猪产能具备快速释放的能力。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中小散户遭大量淘汰,但整个行业的产能受到规模场和集团厂逆势扩张的影响,产能淘汰速度十分缓慢。”闾振兴说。
接下来,魏鑫告诉记者,生猪产业有望继续向漏斗形发展。一方面头部企业依托资金实力持续在市场中稳定运营。尽管目前部分集团企业出现收缩乃至重组的情况,但过去三年更多集团企业仍在扩大生产,并持续提升市场占有率。此外,一般规模企业在缓慢亏损情况下受损较为严重,尤其是自繁自养或种猪类企业,这类企业是目前行业整体去化的主要对象。另一方面,有些中小散户以自身灵活、高弹性优势继续向家庭养殖场方向发展,外购仔猪及二育更加普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行业产能逐渐向头部规模企业集中,生猪产业企业的风险防控意识也显著增强。闾振兴告诉记者,包括对非洲猪瘟的疫苗投入,对腹泻和蓝耳的处理以及如何调整配方中蛋白和能量原料的配比,以实现降本增效的效果,规模场和集团厂都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给整个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参考。
此外,生猪行业金融创新模式也日益丰富,随着供应链金融、畜禽洁养贷、活体抵押等融资模式相继推出,部分养殖主体的经营压力得以缓解。其中,于2021年初上市的生猪期货正日益成为生猪产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产业企业应用期货及衍生品工具在行业内变得更为广泛。
“目前,生猪产业以期货为基础,发展出期权、‘保险+期货’等创新模式。规模以上企业的期货渗透率明显提高,期货市场的承载能力也不断提升。在部分地方政府以及大商所、期货公司的支持下,‘保险+期货’模式遍地开花,为越来越多的中小养殖户进行风险管理做出了突出贡献。”魏鑫说。
据悉,为了应对“猪周期”下行压力,全国各地区目前仍在积极扩大“保险+期货”试点,在大商所相关政策支持下,“保险+期货”保障规模逐年提升。“金融支持政策真正落地,提升了生猪养殖企业在猪价持续下跌的寒冬中的御寒能力。”闾振兴说。
2024年生猪市场能否扭转颓势?
记者注意到,进入今年1月以来,受此前寒潮天气和近日暴雪天气影响,猪价出现短暂拉升。多家上市猪企1月生猪销售也出现回暖迹象,比如新希望商品猪销售均价与温氏股份毛猪销售均价环比分别上涨1.84%和0.44%。
那么,后续在春节效应下生猪销售向好势头能否延续?
魏鑫在分析当前生猪供需情况时表示,目前生猪产能处于大趋势下的继续释放和小周期下的阶段去化过程中。国内整体能繁母猪存栏较2023年初有明显下行,但下行幅度有限,同时结构改善,生产效率有所提升;预计生猪总体存栏在年后会相比四季度有季节性的下滑,但总存栏仍处高位;此外,去年四季度以来屠宰方面出现了春节前高峰以及冬至前次高峰,整体符合季节性预期。
展望春节期间及节后行情,王祖力告诉记者,春节期间,生猪市场行情或呈震荡态势;春节后,因节前集中备货导致采购需求进入淡季,预计猪价将再次进入下跌行情。
“我们认为,春节节后猪价或将承受较为明显的压力,可能会再度创下年内新低。不过也可以注意有两方面支撑因素可能会限制猪价的回落空间,一是冻品储存是否再度出手,二是市场乐观预期能否促使猪价表现更加平滑。”魏鑫说。
从一季度来看,闾振兴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生猪产能去化仍将表现缓慢,市场供应充裕,需求季节性回落,猪价整体或难以摆脱弱势格局。2023年12月份规模猪场的中大猪存栏同比增长3.7%,这些猪将在未来1—2个月出栏,预示着生猪市场供应仍较为宽松,春节后生猪养殖将延续亏损。此外,在短暂的节日效应过后,白条肉的量价齐增难以为继。从备货节奏来看,远途备货已经接近尾声,屠宰企业的冻品库存虽然高位小幅去化,但绝对值仍处于高位水平,超过去年同期近50%的冻品库存仍将面临消化压力。
不过再往后看,王祖力认为,随着2023年国内能繁母猪数量的连续回调,新生仔猪数量从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同比下降。随着生猪产能逐渐回调到合理水平,叠加市场需求有望从二季度逐步好转,预计今年二季度生猪价格有望好于去年同期,下半年生猪市场有望转势。
“按照2023年末能繁母猪存栏量水平推算,预示着今年我国生猪市场供需关系或逐渐向好,2024年下半年猪价或将有所起色。”闾振兴说。
从去年看,上市猪企在生猪养殖业务上的全面亏损在预期之内。“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养殖场(户)仅8月和9月实现盈利,其他月份均亏损。按加权平均计算,2023年养殖场(户)每出栏一头商品猪平均亏损76元,是自2014年以来首个全年算总账亏损的年份。虽然2014年生猪养殖也是亏损年,但全年12个月中亏损的月份为9个,2023年却达到了10个,比2014年亏损时间更长。”王祖力告诉记者,持续亏损不断加大养殖端经营压力,不少养殖场户遭迫退出生猪养殖行业。
展望今年,业内人士纷纷表示,生猪养殖利润改善程度依然要看养殖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
魏鑫对记者表示,目前大多猪企均面临高额折旧和三费带来的较高综合成本。其中牧原头均亏损相对其他企业较低,显示其较好的成本管理能力,但由于出栏规模较大,导致总亏损依旧较大。今年来看,生猪养殖企业整体盈利状态将得到确定程度改善,但高成本企业仍旧面临持续亏损的风险。长期来说,生猪产业红海竞争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行业长期持续盈利的空间将会持续受到限制。
“2024年生猪市场供应有逐渐缩量的预期。今年下半年,随着产能持续去化兑现为市场供应的继续减少,叠加猪肉消费需求由淡季向旺季转换,猪价或表现为趋势性上涨。”王祖力说,但是也要看到,因2023年产能去化幅度有限,2024年猪价可能会比2023年稍好一些,但不具备大幅度上涨的基本面支撑,养殖场户应谨慎乐观。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