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理财 > “AI换脸”诈骗套路多多!我们该如何防范?(2)

“AI换脸”诈骗套路多多!我们该如何防范?(2)

2024-03-20 04:43:2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文章导读
AI技术,也就是人工智能,近年来发展迅速,有关专家介绍,AI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能自主深度学习,比如说,可以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表情和动作细节进行深度学习并且进行模仿。一些非法分子因此盯上了这项新技术,他们利用“AI换脸”冒充受害者的亲戚和朋友实施诈骗。公安部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全国共发生“AI换脸”类诈骗案近百起,累计给人民群众造成经济损失高达2亿元。“AI换脸”诈骗缘何能屡屡得手?这其中的套路有哪些?我们又该如何防...

  据刘某交代,注册好多个微信账号后,他按照上线的要求,将这些微信的头像、昵称、地区等全都改成了上线提供的信息之后,便将自己名下的微信号交给境外诈骗团伙操作。

  尝到所谓轻松“赚钱”甜头的刘某一发不可收拾,将自己的好友王某也一起拉来出租实名认证的微信号。在案发前的9个月时间里,刘某和王某两人用各自名下的19个手机号,实名认证了三十多个微信账号、十多个支付宝账号,出租给诈骗团伙,不法获利8000余元。

  无独有偶,前不久,家住安徽池州的陈先生也被遇了“AI换脸”诈骗。这次骗子冒充的是陈先生熟识的一位领导。而这位假领导让陈先生险些损失了六十万元。

  受害者 陈先生:我当时是有所怀疑的,然后给我发视频,跟我聊天的过程当中完全就是跟我很熟悉的,跟我平时跟他聊天的内容、口气几乎是一样的。那感觉就是完全没有再去怀疑他了。接到他那个转账汇款的截屏,但是没收到款,这里又要我转回去,我再三考虑朋友之间,有时候难为情,我就把钱给他转过去了。

  侦查中记者注意到,安徽陈先生被遇的诈骗套路与陈女士的如出一辙:诈骗人员第一步都是先冒充受害者的朋友要求加微信;接着第二步通过聊天取得受害者的初步信任;第三步发来利用“AI换脸”合成的视频通话进一步打消受害者的顾虑;最后第四步伪造假转账记录并以延时为由,诱骗受害者对外转款。

  获取公民个人信息

  是“AI换脸”类犯罪的最重要前提之一

  在“AI换脸”类诈骗案中,骗子之所以能够屡屡得逞,关键在于受害者在视频通话中都看到了熟悉的亲戚朋友的样貌,才最终打消了顾虑,同意向对方转款。这些足以以假乱真的视频全都是通过“AI换脸”技术伪造出来的。随着侦查的深入,记者发现,在“AI换脸”类诈骗中远不止视频杀熟一种套路,事实上只要在涉及面容、声音等特征的社交场景中,“AI换脸”技术如果应用不当就可能形成各种各样的犯罪。

  这家总部位于深圳的网络安全企业,其主要业务之一是为全国500多个地市区县的反诈中心提供反诈预警服务。截至目前,他们已协助各级公安部门查获各类新型犯罪案件6000余起,其中就包括多起利用“AI换脸”伪造色情视频进行敲诈勒索的案件。

  前不久,河北的一位李先生在浏览交友App时,因没禁住诱惑,同意了与所谓美女的裸聊要求,并下载了对方发来的一个不法聊天软件。殊不知这位所谓的美女是诈骗人员假冒的。而就在聊天过程中,诈骗人员已将李先生的样貌截取了下来,并利用“AI换脸”伪造了带有李先生面容的色情视频。与此同时,诈骗人员还利用不法聊天软件获取了李先生手机中所有联系人的手机号,以此来对李先生进行敲诈勒索。为了让诈骗人员删除色情视频,无奈之下李先生只得同意向对方转账12万元。

  深圳某网络安全科技公司 钟子骥:诈骗人会诱导受骗人进行视频聊天,然后通过这些软件截取受害者的面部特征以及外貌,通过AI合成了一些黄色的视频,投放到他自制的App里。在这个App里有数十万的用户,最终通过刚才我们说的这种方式实施诈骗、勒索,平均每个人的受骗金额都是有几十万。

  侦查中记者了解到,在这类案件中,诈骗人员首先会在一些交友类平台搜寻诈骗对象;然后以裸聊等名义诱导受害者下载注册不法的聊天软件,并在注册过程中不法获取受害者的通讯录、照片库等隐私信息;接着通过视频聊天截取受害者面部、声音等特征;最后伪造出带有受害者面部的色情视频进行敲诈勒索。

  记者注意到,在这类电诈案中,除了需要掌握“AI换脸”这项核心技术之外,成功诈骗的前提还需要获取受害者的通讯录、照片库等个人隐私信息,甚至可以说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是“AI换脸”类犯罪的最重要前提之一。

  网络安全专家告诉记者,事实上,对于诈骗团伙来说,要想获得这些信息并不难。

  个人信息大规模泄露

  是诈骗犯罪高发的重要因素

  在这家企业技术攻破的一些诈骗团伙的数据库中,记者看到了海量的公民个人隐私信息。这个电子表格中存储的就是众多银行理财用户的隐私信息,其中包括了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甚至还有用户理财账户金额和风险评估类型。

  网络专家向记者介绍,这些公民个人隐私信息在一些暗网渠道遭明码标价,打包出售,根据新鲜程度的不同,标价从几毛钱到几元钱不等,最低起售条数一般以一万条为计算单位。而这些公民个人隐私信息除了主要由行业内鬼窃取出售之外,另外一个主要渠道就是利用一些不法链接、二维码和手机App的诱导套取。


免责声明
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银行卡冻结能打钱进去吗?只进不出是真的!

银行卡冻结是指用户银行卡因为某些原因遭银行系统暂时限制或管制,无法进行交易,用户银...

1 银行卡冻结能打钱进去吗?只进不出是真的!

银行卡冻结是指用户银行卡因为某些原因遭银行系统暂时限制或管制,无法进行交易,用户银...

2 “AI换脸”诈骗套路多多!我们该如何防范?

AI技术,也就是人工智能,近年来发展迅速,有关专家介绍,AI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能自主深度...

3 当心是“电费诈骗”陷阱

近期,一种以打折优惠代缴电费的新型诈骗手段出现,让不少人上当受骗、蒙受损失。那么,...

4 第一波大厂年终奖理财收益到手,京东小金库真香

“活钱+”理财热正席卷理财圈,成为堪比“余额宝”的又一现象级理财产品。 有证券媒体观察...

5 明辨是“非”|金价飙升引关注,小心金店托管服务涉嫌不法集资

...

6 老年人如何防范金融消费诈骗?专家提醒注意防范

新华社记者林红梅、王优玲、屈婷 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97亿。随着人口老...

7 四类金融消费诈骗如何防范

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97亿。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越来越多的老...

8 不法集资套路深:“保本高收益”骗局花样频出

近年来,不法集资“花样”频出,有的打着私募、央国企的名义,以高收益保本产品诱骗投资...

9 《2023年预付式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发布 预付式消费

3月1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3年预付式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10 金融监管总局湖北监管局:金融消费者应购买适合自己承受能力

北京商报讯(记者 宋亦桐)3月12日,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北监管局官网信息,“3·15”国...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