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理财“打榜产品”为何买到手就成了平庸之作

理财“打榜产品”为何买到手就成了平庸之作

2025-01-19 20:35:02来源: 中国证券报

文章导读
近期,理财公司扮靓产品收益率的做法引发关注。业内人士透露,一些理财公司在产品发行后不久,通过精选优质资产、免除相关费用等方式迅速推高收益率,以吸引投资者关注,但投资者买...

  近期,理财公司扮靓产品收益率的做法引发关注。业内人士透露,一些理财公司在产品发行后不久,通过精选优质资产、免除相关费用等方式迅速推高收益率,以吸引投资者关注,但投资者买入并持有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理财产品的高收益率光环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平庸的业绩水平。

  不仅限于新发理财产品,其实展示收益率与实际兑付收益率之间存在“落差”的现象在理财市场中并不少见。此外,理财产品通过持仓一些估值不合理的资产,也能达到扮靓收益率的目的。

  “吃小灶”催出“打榜产品”

  “部分理财公司会采取较为激进的配置策略,即在理财产品发行后不久,挑选较多优质资产进行配置。鉴于该阶段产品规模往往较小,这种做法使得它们的收益率能够在短期内迅速抬升。究竟而言,理财公司可能会先集中力量拉高理财产品成立后10天内的收益率,从而大幅提高理财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以及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这些新发理财产品随后在银行渠道端上线,银行会突出展示新发理财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或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亮眼的业绩有助于理财公司在渠道端拓展客群,因此这类理财产品常遭称为‘打榜产品’。”一家股份行理财公司固收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例如,某款固收类理财产品仅成立20余天,由于正好抓住了市场机会,产品净值实现了约1%的涨幅,但在展示该产品收益率时,其近1个月的年化收益率超10%。类似地,某含权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高达68%。这些产品遭置于手机银行App页面的显要位置,难免不让投资者心动。

  然而,这种理财产品所展示的收益率与最终实际兑付给投资者的收益率相去甚远。随着新发理财产品规模不断扩大,理财公司对优质资产的供给逐渐乏力,其原有的高收益率遭持续涌入的新资金稀释,新买入的投资者实际获得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会“断崖式”下跌。

  除了在新发理财产品中集中配置优质资产外,部分代销渠道对新发理财产品实行免手续费政策,一些理财公司则会降低新发产品的管理费,这些做法均会提升新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水平。究竟来说,投资者入手理财产品往往涉及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销售服务费、固定管理费、浮动管理费等费用,其中认购费、申购费是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次性交纳的手续费;销售服务费、固定管理费等一般从每日净值中扣除。

  此外,理财公司还可以通过多只新发理财产品申购同一个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方式拉高理财产品收益率。该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于赎回开放日或每个工作日“计提”特别信托利益,并将部分特别信托利益释放给新发理财产品。

  “因为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的要求十分严格,理财产品都是单独建账,这限制了理财公司直接利用内部‘蓄水池’机制实现跨产品收益调节,需要通过券商资管、保险资管、信托计划来实现收益平滑。从本质上看,这种做法类似刚兑,不能公允地对待投资者,同时隐藏了风险,因为它没有真实地反映产品收益率,没有真实地披露信息。”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说。据悉,监管部门已叫停此类操作。某信托公司人士透露,监管部门要求对此类存量产品进行整改,并禁止新增采用此类做法的产品。

  收益率展示有玄机

  事实上,无论是新发理财产品还是成立时间较长的理财产品,均存在展示收益率与投资者实际持有体验不一致的“收益落差感”。“理财公司在展示收益率时,倾向于挑选业绩突出的时段进行宣传,然而投资者实际购买后却发现收益远不及展示得那样丰厚。”某股份行理财公司权益投资部负责人表示。

  以某国有大行App所售的理财产品为例,其于显著位置展示的产品收益率,融易新媒体消息,基本是在符合监管部门要求下的最佳收益率。例如,某款混合类理财产品展示的收益率为10.86%,是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高于其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3.96%;某款固收类理财产品展示的收益率为7.67%,是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高于其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3.23%。由于这些产品展示的收益率较高,它们遭置于产品列表的起始部分。如此多样化的展示方式,难免让初入市场的投资者眼花缭乱、难以参考。

  “业绩表现是理财产品获客、稳客、活客的重要抓手,因此渠道端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通常倾向选择最佳收益率展示业绩,这有利于理财规模稳定。”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

  理财产品业绩展示一直是业内比较关注的问题。早在2023年11月,中银协就出台了《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行为准则》,对理财产品业绩展示区间进行规范:理财产品运作1个月以上但不满1年的,应至少包括从产品成立之日起计算的过往业绩;理财产品运作1年以上但不满6年的,应至少包含自产品成立当年开始所有全面会计年度的业绩;理财产品运作6年以上的,应至少包含最近5个全面会计年度的业绩。


免责声明
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2024年人民币贷款增加逾18万亿元

1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1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0%,广义货币(...

2 理财“打榜产品”为何买到手就成了平庸之作

近期,理财公司扮靓产品收益率的做法引发关注。业内人士透露,一些理财公司在产品发行后...

3 业绩比较基准集中下调 低利率时代理财产品如何突围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民生理财、招银理财、华夏理财、中银理财等理财公司近期密集发...

4 “税路通”跨境服务优化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更新发布80份《国别(地区)投资税收指南》(以下简称《税收指南》)。...

5 信贷资金加速直达小微企业

当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正在加速推进。记者获悉,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安徽...

6 增持释放积极信号 银行股稳健性获关注

2025年伊始,又有上市银行重要股东推出增持计划。2024年以来,上市银行股东和高管增持动作不...

7 货币信贷总量稳结构优 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2024年12月末,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为3.43%,同比下降0.36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255.68万亿...

8 2024年末互换便利累计操作超1000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14日介绍,截至2024年末,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累...

9 近百家机构密集调研上市银行:全年信贷投放重点备受关注

本报记者 熊 悦 进入2025年,机构调研上市银行动作频频。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A股8家...

10 如何理解央行暂停买国债?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公告称,鉴于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中...

1 2024年人民币贷款增加逾18万亿元

1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1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0%,广义货币(...

2 理财“打榜产品”为何买到手就成了平庸之作

近期,理财公司扮靓产品收益率的做法引发关注。业内人士透露,一些理财公司在产品发行后...

3 业绩比较基准集中下调 低利率时代理财产品如何突围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民生理财、招银理财、华夏理财、中银理财等理财公司近期密集发...

4 “税路通”跨境服务优化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更新发布80份《国别(地区)投资税收指南》(以下简称《税收指南》)。...

5 信贷资金加速直达小微企业

当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正在加速推进。记者获悉,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安徽...

6 增持释放积极信号 银行股稳健性获关注

2025年伊始,又有上市银行重要股东推出增持计划。2024年以来,上市银行股东和高管增持动作不...

7 货币信贷总量稳结构优 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2024年12月末,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为3.43%,同比下降0.36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255.68万亿...

8 2024年末互换便利累计操作超1000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14日介绍,截至2024年末,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累...

9 近百家机构密集调研上市银行:全年信贷投放重点备受关注

本报记者 熊 悦 进入2025年,机构调研上市银行动作频频。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A股8家...

10 如何理解央行暂停买国债?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公告称,鉴于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中...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4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