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省份在进口冷链食品或包装物上检出核酸阳性 冷链如何不掉链(3)

  从供应链首站到消费环节产品最小包装,这套基于阿里云和区块链技术的“郑冷链”系统,使得进口冷链食品实现了“来源可溯、流转可查、去向可追”。

  8月18日起,从深圳各港口码头提柜离港并在深圳储存、销售、加工的进口冻品,必须先进入集中监管仓进行外包装消杀和抽样核酸检测,合格方可进入市场。“集中监管仓”正是当地在进口冻鸡翅中检出核酸阳性后的监管升级。

  防患于未然,检测是关键。吴尊友提示,“要做好三项检测工作,一是对进口的产品及外包装进行抽样检测;二是对冷链经营产业的工作环境定期采样检测污染情况;三是对冷链从业人员开展不少于每周一次的核酸筛查,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扑灭疫情。”

  冷链防控纳入常态化管理,对生产、装卸、运输、贮存及销售等各环节作出细致规定

  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各地对进口冷链食品要实现全流程闭环管控可追溯。海关、交通、卫生、市场监管、地方政府及相关生产经营单位的工作分工被逐一明确。

  “这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重要政策性文件。”吴尊友说,“在多起进口冷链食品引发局部新冠疫情后,国家不是简单草率地禁止进口冷链食品,而是把控制可能由进口冷链食品污染引发的新冠疫情纳入常态化管理,把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

  此前,《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已明确要求各地落实冷链食品相关从业人员的日常防护、健康监测和核酸主动筛查,改进生产、加工和交易环境卫生条件,降低从业人员感染风险。10月中旬,为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策略,切实加强“人防”与“物防”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对生产、装卸、运输、贮存及销售等各环节作出了细致规定。

  比如,发现样品核酸检测阳性,怎么办?依照相关应急处置规定,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应迅速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对相关物品临时封存、无害化处理,对工作区域进行消毒处理,对可能接触人员及时开展核酸检测和健康筛查等措施。相关物品处理时避免运输过程溢洒或泄露。

  以强监督促强监管,推动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落地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以强监督促强监管,督促相关部门层层把关,压实监管责任,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天津市纪委监委驻市市场监管委纪检监察组监督推动驻在部门强化市场监管,严格执行进口冷链食品消毒证明查验制度。同时,督促落实全市进口冷链货品冷库和从业人员核酸检测“两全”部署,做好地毯式排查,将全市所有冷冻库都纳入数据信息平台管理体系,做到无遗漏、无死角。

  大连市纪委监委驻市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先后约谈食品安全监管相关责任人,强调持续强化疫情防控常态化冷链食品监测监管,做好存储、加工、销售等环节风险防控与处置。开展“嵌入式”监督20余次,融易新媒体,实地走访冰鲜冷冻食品加工及流通场所,推动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落地。

  山东省莱西市纪委监委成立21个监督检查小组,开展“网格化”监管,走访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651家,涉及从业人员3045人。督促市场监管局向11家重点冷链食品生产企业派驻检查员,全天候监督冷链食品出入库、外包装消杀、从业人员防护措施落实等情况。

  当前,全球第二波疫情反弹势头明显,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防控形势更加严峻,必须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将冷链铸成“安全链”。

 文章标题:10余省份在进口冷链食品或包装物上检出核酸阳性 冷链如何不掉链(3)

内容摘要:从供应链首站到消费环节产品最小包装,这套基于阿里云和区块链技术的“郑冷链”系统,使得进口冷链食品实现了“来源可溯、流转可查、去向可追”。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channel/spin/204710.html



备案/许可证编号:津ICP备1700584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0000

BS17799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00307I10001R0S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00307Q10176R1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mt.ironge.com.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