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实行“两增两控”、加强银行支持小微普惠的第三年。国有大行近两年来对小微普惠业务持续发力,颇有“全行总动员”之势。
“从2018年提出‘两增两控’的新目标后,大行开始全行总动员,单户授信金额从近600万元降到了300万元,目前到了100万元,不断下沉,甚至还做了一些中小行客户群的生意,一度导致中小行有了情绪。”某国有大行普惠金融部负责人周平(化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两增”即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的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两控”即合理控制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质量水平和贷款综合成本。
但他表示,下沉也有下沉的烦恼。例如,该行连续两年将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1%,就影响到了分行、支行基层业务人员的工资包,为此总行对其进行了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补贴以提高积极性;此外,由于小微贷款的利息低至4%左右,早就低于部分地区的房贷利率,今年二季度甚至传出骗取小微普惠贷款炒房的消息,这也导致不少银行加紧自查。
大行“抢”了中小行的饭碗
据记者了解,服务小微普惠,银行主要分为三个梯队,原先各自专攻的客户有所不同,但随着大行的积极性和指标不断提升,其客户群体也不断下沉,近两年甚至“抢占”了中小银行的阵地。
具体而言,普惠小微业务的第一梯队无疑就是六大行,其贷款利率平均约4%,年初为了抢客户、满足监管的降价考核,一度跌至3.5%;第二梯队则是各类股份行,鉴于其资金成本高于大行、盈利诉求更强,因此对小微普惠的贷款利率平均为6%~7%;第三梯队是各地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贷款利率约为8%~12%。
周平提及,以六大行为主的国有大型银行起步于公司业务,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公司大客户资源,因而一般在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主要是采取围绕核心企业做上下游的产业链金融模式。比如对上游,核心企业往往对供应商有6个月左右的账期,银行与核心企业合作,推出针对供应商的应收账款融资(质押、保理或商票贴现);对下游,核心企业往往要求经销商预付货款,银行与核心企业合作,推出针对经销商的预付款融资。大行的另一个优势是规模大、管理规范以及国有品牌,因此银政合作成了落脚点。
“但由于大行近年来不断降低户均授信额度、企业下沉,逼得以前户均授信额度100万元的小行开始去做乡镇企业,户均授信额度可能只有十几万元,这包括得益于技术发展的那些外卖平台上的街边店。”他称。
事实上,现在大行的小微贷款定价平均仅4%,抵押贷款利率约3%,信用贷款利率约5%。周平算了一笔账,刨去资金、人工、风险成本,业务实际上是在盈亏平衡点上下波动,“现在鉴于疫情因素,资产质量有下跌的趋势,但就算亏本,行内要求也要把这个业务做大,目的则在于拓展小微客户基础”。
对一些科技企业的扶持就是典型案例。周平称,银行当时仅给某苏州科技企业贷款了100万元,但几年后这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当时的信用贷款采取了风险分担的机制,即银行承担80%,政府基金承担20%,其他则由担保公司或保险公司分担。科技企业分不同的成长阶段,目前银行的介入已经不断前移,从成熟期提前到了初创期,甚至是种子期的后期。当然,银行的风险判断能力稍弱仍是一个‘短板’。”周平说。
总行仅给普惠业务FTP补贴
要真正推动一件事的根本就是解决激励机制。早前,总行虽希望推动普惠小微业务,但业务条线和分支机构开展小微企业业务的积极性不高。
“总行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普惠业务提供了FTP补贴,” 周平表示,“简单来说,分行有经济利润的考核,而做普惠业务属于‘让利’,现在贷款降价导致的损失由总行弥补,例如贷款定价从6%到了5%,这1%由总行直接补掉,总行还是以6%来算分行的利润。这对于总行而言压力也不小,毕竟贷款定价连续下降了3年,前两年分别下降1个百分点,今年为0.5个百分点,因此今年所有其他项目的FTP补贴都取消了,只有普惠业务的补贴保留。”
其他银行也有类似不同程度的FTP优惠。如:交通银行对本年度新发生的MPA(宏观审慎评估)口径普惠贷款,逐笔给予105BP(基点)的奖励。分行普惠贷款计划完成率若在150%(含)以上,超出部分将额外获得50BP的奖励。分行将从总行获取的FTP奖励全部转移到支行,补充支行经营利润,激发支行开展普惠业务积极性;光大银行在FTP方面给予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减点优惠110BP。河北银行对普惠型小微企业及疫情防控相关领域企业贷款实行了较其他贷款业务降低50BP的优惠政策。
文章标题:【大行加码小微贷款:利率低至4% 防骗贷买房有门道】,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channel/spin/140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