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合理让利 1.5万亿元“红包”怎么发?

  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着眼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具备可持续市场化经营能力的中小银行,将优先获得补充资本金支持。

  帮助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目的就是让银行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支持。在当下全球疫情蔓延的特殊时期,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增大。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生存发展,必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稳企业保就业、稳住经济基本盘,金融该怎样发力?

  “金融机构与贷款企业共生共荣,鼓励银行合理让利。”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这句话格外引人关注,企业纷纷期待“合理让利”早点落地,社会各界也在纷纷猜测这个让利“红包”到底有多大。

  这不,两会闭幕没多久,政策就开始落地了。6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向企业合理让利,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进一步加大货币金融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度过难关。

  合理让利1.5万亿元,这个“红包”着实不小。要知道,最近5年(2015年—2019年),我国银行业净利润分别为1.59万亿元、1.65万亿元、1.75万亿元、1.83万亿元、1.99万亿元。

  这意味着,合理让利的规模,几乎是2015年整个银行业的全年净利润,相当于2019年整个银行业利润的3/4。这么多利润全让给市场主体,可见中央支持实体经济的决心。

  那么,金融业合理让利,这个“红包”怎么发?金融活水能否顺畅流入实体经济?小微企业能够享受到哪些政策红利?麻辣财经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合理让利1.5万亿元,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实现

  很多人关心,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让利,都有哪些方式和手段?能否实现1.5万亿的预期目标?

  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央行行长易纲给出了答案。易纲表示,今年以来,金融部门向企业让利,主要包括三块:一是通过降低利率让利,二是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推动让利,三是银行减少收费让利,预计金融系统通过以上三方面今年全年向企业让利1.5万亿元。

  ——降低利率,是合理让利的主要途径。

  企业贷款,利率是最主要的成本因素,降低银行贷款利率也成为这次合理让利的主要途径。国盛证券的测算显示,在1.5万亿元中,降低利率让利约9700亿元,占近2/3。

  今年以来,央行一直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分别下行。以对企业贷款影响最显著的LPR为例,今年4月,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创下改革以来单月最大降幅,分别较上一期下调20个和10个基点,LPR下行可带动企业融资实际利率下行,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企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前5月,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6.03%,较2019年全年平均利率降0.67个百分点,一季度,制造业贷款平均利率4.32%,较年初降0.46个百分点。

  ——直达货币政策工具,中小微企业最受益。

  让利的“红包”不仅要量大,还要发得精准,特别是对于受到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要加大支持力度帮助它们渡过难关。据测算,在1.5万亿元的“红包”中,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让利约3200亿元。

  今年以来,央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缩短货币政策的传导链条,提高企业融资的“直达性”,包括推出3000亿元抗疫专项再贷款和1.5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等。

  6月1日,央行再创设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其中,延期政策可覆盖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本金约7万亿元,央行则通过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提供400亿元再贷款资金,鼓励地方法人银行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同时,央行通过信用贷款支持计划,预计可带动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约1万亿元。

  7月1日起,央行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其中,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再贷款、再贴现是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箱的重要组成部分,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及再贴现利率,有利于降低银行从央行获取资金的成本,进而带动三农、小微企业等群体的融资成本下行,提升货币政策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说。

  ——银行减少收费,为企业减负让利。

 文章标题:金融合理让利 1.5万亿元“红包”怎么发?,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channel/spin/133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