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求职路 各地多管齐下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中国网财经6月25日讯(记者 李春晖)进入到6月下旬,应届毕业生求职就业步入冲刺阶段。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874万人,创历史新高,就业任务艰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加剧了应届生求职的不便和困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为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稳住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盘,近期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真金白银”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于高校毕业生“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市场主体中,中小微企业历来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不少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受到了影响,进而延缓了招聘计划。

  为了缓解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压力,解决其招聘新员工的后顾之忧,一些地方政府拿出了“真金白银”政策。比如,山东省提出,中小微企业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给予最高1000元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吸纳离校两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并组织开展以工代训的中小微企业,按吸纳人数给予企业每月500元/人、最长6个月的职业培训补贴。

  湖南省提出发挥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对招用毕业生稳定就业的按每人1000元给予吸纳就业补贴。

  河南省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对2020年春节期间开工生产、配送疫情防控急需物资的企业,按新招用高校毕业生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增加临时性岗位为应届生创造“缓冲期”

  疫情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暂时性的,对就业的影响也是。在这个特殊时期,不少专家建议应届生在求职时不要过度强调“一步到位”,而是应该在各种接地气的工作锻炼中补充社会实践经验。

  因此,不少省份增加了各类临时性、过渡性工作岗位,给因为疫情而耽搁了找工作的应届生增加一段时间的“缓冲期”。

  例如,河北省增加了临时公益性岗位。针对2020届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开发设置城乡社区等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卫生防疫等岗位5000个,服务期最长不超过2年,按照不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给予岗位补贴。

  此外,河北还提出,允许高校在所承担的各类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聘用2020年优秀本科以上层次应届毕业生作为研究助理或辅助人员参与研究工作。高校应与选聘科研助理签订聘用合同或服务协议等,签订服务协议期限不超过3年,并按有关规定为其办理社会保险。聘用期满,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续聘或到其他岗位就业,就业后工龄与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社会保险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开展见习、职业培训等提升应届生就业能力

  应届生在就业市场上最大的劣势在于缺乏工作经验。为了帮助应届生提高求职竞争力,一些省份推出了针对应届生的职业培训、就业见习等举措。

  河南省提出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毕业学年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线上技能培训的,按规定给予在线培训补贴;对完成培训后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按规定给予就业技能培训补贴;对完成培训后取得初级、中级、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按规定给予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和鉴定补贴。对组织新招用高校毕业生参加岗前培训的企业,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此外,河南要求扩大就业见习规模。支持企业、政府投资项目、科研项目设立见习岗位,将见习补贴范围由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扩展到离校2年内未就业中专中职毕业生和16—24岁失业青年。2020年全省就业见习规模力争达到30000人。     

  广西也推出了青年见习计划行动。深入高校开展青年见习政策宣传、组织开展专项招聘活动,向见习对象精准推送见习信息,争取年末全区组织不少于1万名符合条件的青年人员参加就业见习。

  以创业促就业,优化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

  年轻的大学生们思维活络,对新生事物敏锐,有冲劲有闯劲,加之富有创造性思维,这些都是创业的优良土壤。一些大学生选择在毕业之后以创业实现就业。而一个新的市场主体的创立,也将增加新的就业岗位。

  不少省份出台举措优化大学生创业生态,完善创业服务。山东依托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推动创新、创业、创客、创投“四创联动”,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全链条、全要素支持。鼓励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降低或减免租金,对疫情期间为中小企业减免租金的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给予最长3个月、最高50万元的运营补贴。

 文章标题:冲刺求职路 各地多管齐下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channel/spin/129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