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产业 > 文化 > 市民等不及 修缮技师感觉时间不够用 古琴台修缮一年既很长又很短

市民等不及 修缮技师感觉时间不够用 古琴台修缮一年既很长又很短

2024-05-21 02:14:12来源:互联网

文章导读
焕新归来的古琴台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游玩。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 长江日报记者王慧纯 通讯员成成 梅子山下,月湖畔,史上屡毁屡建的古琴台又一次完成修缮,向市民开放。 这次修缮...

  焕新归来的古琴台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游玩。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 长江日报记者王慧纯 通讯员成成

  梅子山下,月湖畔,史上屡毁屡建的古琴台又一次完成修缮,向市民开放。

  这次修缮足足用了一年时间,市民有些等不及感觉有些慢,修缮方又觉得修缮时间很紧完全不够用。近日,长江日报记者再度迈入园区,感受文化遗存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生命力。庭院精致,竹影扶疏,绕梁的古琴声中,清代界画《琴台全景图》展示的画面活了起来。

  ■ 古琴台修缮一年 再见亦是欢喜

  5月15日上午,在修缮后重新开放的古琴台景区,琴师王汉球弹完一曲《高山流水》,现场观众热情鼓掌,“太动听了”。

  走出琴堂,市民夏女士打开手机拍视频。“去年来时关着门,说要修一年,我当时还很气,今天一看气消了,确实修得好,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我要发到网上,让大家都看看古琴台的美。”

  古琴台为纪念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传说而建,据史料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已有之。

  现存琴台为清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在北宋所建的琴台遗址上重建并扩展的部分建筑。1956年,武汉市政府投资对古琴台进行完整修缮,修葺旧有亭台、整饬碑记石刻,恢复了古建筑的原貌。多年来,月湖之滨的古琴台作为知音文化的传续和标志,吸引着无数游客探访。

  2023年4月,为拓空间、平“旧伤”,景区启动修缮。听到消息,住在周边常来游玩的居民不乐意:“要修一年?这也太久了。”

  “伯牙与子期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之间深厚的友情和互相理解,也传达了人们对于知音难求的珍视与向往。古琴台因此成为人们寄托知音情怀、追求精神共鸣的重要场所。”景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年中不时有外地游客找来,遗憾而归,景区还接过市民举报,抱怨修缮时间太长。

  夏女士也希望古琴台尽快回归。“这里文化氛围浓、环境好。”她以前常和好友在此聚会。

  不过再见亦是欢喜。景区外扩建了一座“知音园”,活动区域更大;景区内打通曲径回廊,新开放小桥流水区域,亭台楼阁、庭院水榭一应俱全。夏女士和朋友共同的观感:景致更美,那份独特的韵味和历史的厚重感仍在。

  ■ 一砖一瓦下功夫 1∶1还原吻兽花大半年

  百姓渴望尽快开园,天时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时公司”)董事长赵征的压力更大了。“面对如此珍贵且蕴含市民情感的建筑,动笔下刀,都需慎之又慎。”赵征认为,一年时间其实不够。

  古琴台为砖木结构、富有江南特色的古建筑和园林组群,因风蚀虫蛀,已有相当程度的损坏。比如琴堂和长廊梁枋上的彩绘,就出现开裂、脱落。

  武汉市“大城工匠”、天时公司历史保护建筑修缮工作室首席技师王刚介绍,中国古建筑上的彩画主要有和玺彩绘、旋子彩绘和苏式彩绘三个门类,古琴台是江南风格古建筑群,其彩绘属苏式,修缮时就要严格按照苏式彩绘工艺进行重绘。

  “第一步我们叫‘起谱子’,在牛皮纸上将图样绘出来,用锥子沿谱子线条均匀地扎出小孔;第二步将牛皮纸印在额枋上,用粉包沿着锥孔拍打,这叫‘打谱子’,线条要准确清晰,花纹连贯不走样;第三步沥粉,突出彩绘的纹理清晰和立体效果;最后是彩绘环节,一笔一笔描金填色,工艺非常精细繁复。”王刚告诉记者,10多个彩绘师傅用了两个月,才完成古琴台建筑的彩绘修缮。

  “这是能一眼辨别的破损点,还有一些则藏在暗处。”王刚说,修缮不仅考验手艺还考验眼力。高山流水厅,所有的檐口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形,再细看,融易新媒体消息,戗脊的青花瓷有断痕,把瓦一片片揭开后,檐口的木构件朽烂,角梁已经断了。修缮时只能一层层拆卸瓦面和构件。老构件应用尽用,实在用不了的,就加固或用同种杉木按原式样更换。

  最难的,还是琴堂屋脊上的龙纹吻兽。天时公司古琴台修缮保护工程生产经理罗玮见到它时,它已风化损毁,垂垂危矣。

  “日晒雨淋,又多次修复,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修缮时发现它油漆都做了好几道,比对原始照片,才知道它是和琉璃瓦一样的绿色。”经过勘查讨论,项目方决定用琉璃瓦烧制一对新吻兽,找到宜兴的厂家,对方按老吻兽的造型尺寸做了一版样品,大家看来看去,不是很满意,“尾巴卷曲的方向、弧度,怎么看都有差异”。


免责声明
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走进博物馆这个大学校 感知中华文明独特魅力

走进博物馆聆听历史故事,在沉浸式展览中体验文物魅力,把有趣的文创产品带回家……又是...

2 市民等不及 修缮技师感觉时间不够用 古琴台修缮一年既很长又

焕新归来的古琴台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游玩。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 长江日报记者王慧纯...

3 文化中国行丨AI视角下的博物馆奇幻之旅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8日讯 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在AI的描绘下,博物馆变成了一...

4 “博”览千年|跨越千山万水:中外博物馆交流互鉴体验文明感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 题:跨越千山万水:中外博物馆交流互鉴体验文明感召 新华社记者 法国...

5 做最好的历史见证者——新疆各地博物馆精彩“上新”

【文化中国行】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 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新疆各地博物馆精...

6 穿越千年 三星堆文物遭科技“唤醒”了

今天(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我们一起去四川广汉市的三星堆遗址看看。三星堆博物...

7 一座博物院,解锁中法考古合作的百年密码

新华社天津/巴黎5月18日电?在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一架全面的披毛犀骨骼化石已经展出...

8 博物致知|博物馆日,一起开启寻宝之旅!

文物静默无言,历史却铿锵有声。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能够让我们穿越漫长历史,窥见过往岁...

9 5·18国际博物馆日 | 北京宣南博物馆重张开馆一周年 推出系列主

5月18日,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在重张开放一周年之际,推出“天下己任·翩翩风骨耀宣南”宣南...

10 吉狄马加诗歌书法绘画展在上海开展

5月18日,由朵云轩集团、现代联合集团主办,《中国书法全集》编委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 走进博物馆这个大学校 感知中华文明独特魅力

走进博物馆聆听历史故事,在沉浸式展览中体验文物魅力,把有趣的文创产品带回家……又是...

2 市民等不及 修缮技师感觉时间不够用 古琴台修缮一年既很长又

焕新归来的古琴台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游玩。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 长江日报记者王慧纯...

3 文化中国行丨AI视角下的博物馆奇幻之旅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8日讯 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在AI的描绘下,博物馆变成了一...

4 “博”览千年|跨越千山万水:中外博物馆交流互鉴体验文明感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 题:跨越千山万水:中外博物馆交流互鉴体验文明感召 新华社记者 法国...

5 做最好的历史见证者——新疆各地博物馆精彩“上新”

【文化中国行】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 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新疆各地博物馆精...

6 穿越千年 三星堆文物遭科技“唤醒”了

今天(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我们一起去四川广汉市的三星堆遗址看看。三星堆博物...

7 一座博物院,解锁中法考古合作的百年密码

新华社天津/巴黎5月18日电?在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一架全面的披毛犀骨骼化石已经展出...

8 博物致知|博物馆日,一起开启寻宝之旅!

文物静默无言,历史却铿锵有声。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能够让我们穿越漫长历史,窥见过往岁...

9 5·18国际博物馆日 | 北京宣南博物馆重张开馆一周年 推出系列主

5月18日,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在重张开放一周年之际,推出“天下己任·翩翩风骨耀宣南”宣南...

10 吉狄马加诗歌书法绘画展在上海开展

5月18日,由朵云轩集团、现代联合集团主办,《中国书法全集》编委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