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就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通过考试及线上讲评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并解答部分难题,但是尽管每次线上直播和答题,都有学生提问,他们是否真的理解、是否能准确运用,还是存在很大的疑问。“和在教室上课不同,录课的时候,老师一个人在讲,看不到他们的状态和及时反馈,就很难迅速对教学作出调整。”周杰认为,教师录课时,学生是否真正接受、是否在认真听课都成了一个未知数,这是教学中的最大难题。
“因为缺乏课堂氛围,居家复习时,有些学生难以进入学习状态。”罗清华认为,目前的学习,学生更易呈现“两极化”现象:学习习惯良好的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成绩得到更大提升;而不自觉的学生效率愈低,成绩会有所下滑。“原计划3月7日、8日再开展一次模拟考试,现在要根据情况来再定了,不过我们已经做好随时开学的准备。”
【建议】跟着老师“走”,“静”字是关键
在继续延期开学的阶段,高三生应该怎样调整好学习状态呢?
周杰认为,高三毕业生首先要做到一个字就是“静”。“只有静下心来,来能让复习进行有效地推进。”他建议高三毕业生必须为自己的复习做一个详细的计划,然后根据自己的计划以及老师的要求落实到位。“课本知识就摆在那里,各种高考纲要、指南真题等铺天盖地,这些都需要考生自己装进脑子里。教师讲课讲得再精,考生没掌握也等于零。”周杰还建议高三家长不用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学习,只要督促学生按照老师的时间安排,并且和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做好学生的后勤工作就可以了。
罗清华则表示,虽然现在学生都是在家进行复习,但只要学生做到“慎独慎微”,按照老师的指导,合理安排时间,完成网络学习任务,坚持自主学习,做到每天都有进步,就一定不会被疫情打乱整个复习节奏。“每节线上课程都是老师精心准备好,只要学生跟得上老师的步伐,基本不成问题。”他送给所有高三生“十六字方针”:“熟能生巧、勤能补拙、注重细节、放松心情。”
此外,罗清华希望考生能调整好心态。受疫情影响,学生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慌、愤怒和烦躁等各种不良情绪,这是人面对应激事件的正常心理反应,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体现,越是压抑和否认,越是容易被情绪支配。“面对负面情绪,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也无需否定自己的感受,积极理解和接纳负面情绪的存在,才能更好地调节。”
【解读】
高考语文科目复习,如何把握疫情热点?
——长沙市一中语文教研组长 周玉龙
在高考科目中,语文是很特别的一科,疫情带来的居家复习的环境,考生不妨沉潜下来,多读点书,多思考。譬如观看《传染病》《流感》《末日病毒》等影片,阅读《霍乱时期的爱情》《鼠疫》等小说,也可以不拘形式地写一点观(读)后感。以此来增强对于公共卫生与疾病防控的健康常识与科学知识,增强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意识,感受危情时刻信息公考的必要性与辨别谣言、不信谣传谣的重要性。这种综合性学习,对于提高阅读能力、增强思考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这种语文学习方式在语文素养和能力上,并不会比课堂学习的效果差。
阅读素养就是在接受性、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既可多角度、多层面地阅读,又能创造性、批判性地阅读,最终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表达素养,就是基于表达目的或表达要求,充分考虑语境因素,使自己的表达目标清晰、对象明确、话题集中,充实而简明、鲜明又生动。提高阅读素养,优化表达素养,这既是语文学习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考检测的基本要求。
很多考生担心复习进度的问题,按照既往的复习节奏,语文科目目前应该进入“古诗词鉴赏”和“文学类文本阅读”这两个板块的复习了。而这两个板块最需要的就是考生的语文素养,在家复习,不会对本章节的复习效果带来很大的影响。建议考生根据老师安排的复习进度落实好每天的复习内容,从高考真题中获得对高考命题思维的真切感受,坚持每天做相应的练习,融易新媒体,对照参考答案思考答题得失,适当进行套卷检测,不因复习形式的改变而降低高考复习的要求。
从近几年语文高考的命题来看,命题素材和命题思维体现了“生活化”“现实性”“基础性”“综合化”等特点,不回避现实热点、难点和痛点,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重视在情境中检测考生的语文素养,考生应关注同一话题元素下不同的情景设置和任务指令。应关注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社会生活情境等在考题中的应用。假如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成为高考命题素材,从论述类文本到实用类文本,从语言文字运用到写作,都可以采用这个素材,可以说是全方位的考试检测。
文章标题:【最新事件:高考倒计时100天 今年高考时间会有变化吗?(2)】 内容摘要:周杰就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通过考试及线上讲评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并解答部分难题,但是尽管每次线上直播和答题,都有学生提问,他们是否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toutiao.zhidaruanpei.com/News/yc/82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