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地图实时监测积水 遇“水浸街”可及时报警

5月28日清晨,广州一场暴雨,让大多数市民“猝不及防”,不少人更是因为道路水浸而被堵在路上。目前广州的排涝情况如何?广州的排水系统能否应对雨季?在广州市政府部门定期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水务局总工程师冯明谦一一回应市民关切。

广州多手段及时处理内涝险

5月28日清晨,据不完全统计,广园快速路科韵立交(双向),科韵路黄埔大道路段(双向),机场路新市路段(双向),机场高速新市墟路段(往广州市区方向)等道路均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水浸。

来自广州市三防办的数据显示,28日2时至12时,全市平均降雨量为45.0毫米,其中荔湾区104.9毫米、天河区97.9毫米、白云区82.3毫米、越秀区81.1毫米、海珠区74.6毫米、增城区65.8毫米、黄埔区60.5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现在白云区同大路,为177毫米。

发布会现场,冯明谦介绍最新情况:在28日清晨的降雨,广州市中心共布防128处,市、区和道路直属单位共出动专业抢险人员1085人,抢险车240辆,大型排水车6辆,抽水泵356台。其中,市排水公司出动抢险人员448人,车辆109台,水泵218台,大型排水车6辆。

“此次暴雨历时长、强度大,市区多条主干道和小区出现内涝险情,科韵路、白云大道、机场路交通受阻较为严重,目前内涝险情已处理完23个点,仍在处理25个点。”冯明谦说。

当前正值六一、高考、龙舟赛等重要活动期间,广州市三防总指挥部将继续加强应急值守,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组织做好各项防御工作。

一到暴雨就水浸街,广州的排水系统能否应对雨季?“广州市的排水标准是每小时大概50毫米,而现在的降雨量经常达到95、135甚至150毫米。这个是超标准的,会出现短时间水涝。但是我们通过工程和抢险结合,采用强排、预警、抽水手段排出去。”他解释,排水要改善首先要有通道,而且通道要足够大。目前,广州在建设海绵城市。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部分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既降低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又提高洪水资源利用率。

遇“水浸街”系统可及时报警

近年来,广州在处理城市内涝和河涌治理方面一直存在不少“痛点”。如何防止大规模内涝?广州市水务局近日制定的《广州市“智慧排水”建设项目专项规划》(2019-2021)透露,广州计划将花3年时间,打造“智慧排水”管理体系,努力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和应急水平,降低城市内涝风险,提升广州市排水综合管理水平。为此,广州市计划通过3年时间(2019-2021),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打造一个全市统一的一体化、规范化、精细化、智慧化的“智慧排水”管理体系。该体系总体投资估算2.4亿元。

目前该管理体系正根据《规划》着手开展整体设计工作。《规划》第一步是在广州划分排水单元,目前已由广州市排水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牵头,完成了广州市中心城区37个流域排水单元的划分,共计约8840个排水小单元,随后将建设广州市排水数据库。

根据《规划》,广州未来将打造排水动态物联网,该网主要基于物联网技术,将城市污水雨水的管线、泵站、井口等节点运行数据,通过感知设备监测全部电子化到电子地图上,实现实时查询各排水设施设备运行情况。该系统监测的重点包括了水位、流量、水质、雨量等重要指标,系统如果发现管道出现高水位或水位突变等问题,会及时报警。

排水动态物联网建设还包括拟在城市道路涵洞和隧道等易涝点布设监测点,能够第一时间直观了解汛期城市路面积水、内涝水情变化,以便及时制定救灾措施。

《规划》指出,“智慧排水”管理体系建成后,可以对排水管网规划、设计、施工、管养、报废进行全过程、动态化管理。为应急调度方面提供强大的预警功能。同时,完整准确的排水防涝数据可以极大地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和应急水平,逐步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全面提升广州市排水综合管理水平。

已有104条黑臭河涌治理“初见成效”

发布会上,冯明谦还介绍了今年的治水成绩,广州市黑臭河涌整治成效明显。35条黑臭河涌基本实现“长治久清”,112条黑臭河涌经市复评已有104条达到“初见成效”。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国考鸦岗断面氨氮浓度(0.87mg/L)较去年同期(3.98mg/L)下降78%,达到了地表水Ⅳ类标准。

压实“河长制”是广州治水的一大举措,推动黑臭河涌治理见成效。1—5月,全市市级河长巡河22人次,区级河长巡河2833人次,镇街级河长巡河22985人次,村居级河长巡河139875人次,巡河22.84万公里。河长上报问题23484个,办结21055个,办结率达89.66%。特别是通过“掌上治水+强化问责”手段,层层压实了河长责任,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