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的北京已是春意盎然,北京市西城区广外怡乐园敬老院内的文化坊不时传来悠扬的曲子,这是60多岁的李达高在练习吹小号。不远处,老年活动室、棋牌室、书画室、舞蹈排练室、按摩室、心灵聊吧等十余个房间里,每间都有老年人活跃的身影。
这样热闹的场面在广外怡乐园敬老院每天都会看到。据工作人员李达高介绍,广外怡乐园敬老院具备老年人日间照料和老年公寓的双重职能。“这附近小区多,老人也多,每天都有几十位老人来这里吃午饭、参加娱乐活动。”
近年来,我国各地的日托养老院迎来快速发展期,这与老年人的养老观念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2000余位居民走访调查,我们切身体会到了老年人怀有较深的居家养老观念。”通过挨家挨户地调查,李达高发现,独居、“空巢”老年人越来越多,他们恋家思友的街坊情结,担心熟人歧视的心态,使他们宁肯“独守空房”,也不愿到养老院。“日托养老院作为一种介于专业机构照料和家庭照料之间的新形式,对于老人以及无暇照看老人的子女来说,都不失为一种好选择。”李达高说。
此外,养老服务也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如今,一些第三方养老机构开始提供代购代买、上门理发、陪同就医等业务,服务形式越来越丰富。”小李说,未来,随着市场的发展,上门助老服务会是一块“大蛋糕”。
【数说】走出医养结合的贴心之路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养老服务机构近3万个,养老服务床位746.4万张,其中养老机构床位数392.8万张,社区养老床位数353.6万张。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共同作用,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加快形成,可供老年人选择的养老方式更加丰富。
来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化楼社区的小棉袄爱老居家养老服务驿站,记者老远就听到活动间内传来老人们聊天的欢笑声,周边社区的老人们正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玩着康乐游戏。退休老人邹秋平就是其中的一员。
邹秋平家住龙潭街道,距离养老驿站不远。由于退休后空闲时间多,平时娱乐活动较少,在养老驿站成立之后不久,她和退休的姐妹们就成了这里的“常客”。
“我刚在驿站剪了个头发,才8块钱,比外面的理发店价钱便宜多了。”见到记者,邹秋平热情地讲起自己对养老驿站的感受:“过去,老人有一些需求或想找人帮忙,除了自己的儿女也不知该找谁,现在好了,有了这个养老驿站,不管有什么需要,大到体检、看病,小到吃饭、修脚,只要打个电话预约,就能有人来帮忙解决,还能提供上门服务,真的是非常方便,让我们老年人心里感到很安全。”
“从2016年开始,北京市开始推行养老服务驿站。安化楼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是龙潭街道于去年10月份建成的规模较大的养老驿站。”北京市东城区小棉袄爱老居家养老服务驿站负责人王玲力介绍说,安化楼驿站结合区位优势和硬件设施条件,为周边老人提供了居家医疗护理、居家医疗健康等方面的服务。
不同于提供长期床位住宿服务的传统养老院,安化楼养老驿站里的老人随来随走,驿站只提供临时性的生活服务,属于居家养老的一种创新模式。“政府在场地提供和硬件装修上为驿站提供了资金支持,这帮助我们可以在无障碍设施、功能性设施上做更好的调整,更专业、便利、安全地为老人提供服务。”王玲力说。
为了给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安化楼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设立了专用电梯,方便坐轮椅的老人来驿站享受服务。从电梯一出来,就是养老驿站的健康区,在健康区设有体检设备,老人每天通过刷身份证,就可以免费做各种身体检查,还可以将结果直接打印出来。驿站设有健康咨询室、理疗室。驿站内的康复大厅完全按照康复医疗中心的标准设计。驿站还设有日间照料室,术后康复期和有短期托管需求的老人都可以预约使用。因为有政府的租金补贴,驿站的服务价格要低很多。
据了解,安化楼养老驿站服务范围主要包括周边的安化楼、新家园、夕照寺等社区,服务目前覆盖周边400到600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