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 > 原创 > 全国发放消费券总额超300亿元 薅羊毛现象随之出现

全国发放消费券总额超300亿元 薅羊毛现象随之出现

2020-09-16 16:32:25来源:融易新媒体

文章导读
四两拨千斤,消费券撬动内需潜力经济日报路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华林目前,全国整体发放消费券总额超过300亿元,抢...

目前,全国整体发放消费券总额超过300亿元,抢券、晒券、用券成为潮流。在消费券发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复苏作用的同时,“薅羊毛”“虚假消费”等现象也随之出现。专家认为,有关部门要拓展思路,强化监管措施,做到对消费券发放流向的全流程监管;各地政府应借助金融科技精准发放消费券,实现精准救济的同时刺激消费。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冲击,提振居民消费信心、激活消费市场潜力,自3月份起,全国各地开始大规模发放消费券,抢券、晒券、用券成为潮流。如今,消费券发放成效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需从哪些方面改进?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杠杆作用明显

从各地发布的数据来看,消费券发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目前,全国整体发放消费券总额超过300亿元。

一方面,各地发放的消费券涉及行业非常广泛,既包括需求收入弹性大的旅游、健身等消费,也包括饮食、服装等日常消费。

另一方面,各地发放的消费券总金额更是屡创新高,其中浙江、湖北、江苏、北京等地向公众发放的消费券均超过了亿元级别。

此外,从7月份开始,发放主体也不断增多,支付宝、微信支付、美团等平台联动银行、企业、商家加大发放力度,共同发放消费券超100亿元。

从实施效果来看,发放消费券对刺激消费作用明显,这主要体现在消费券的杠杆效应上。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测算,每1元钱的政府补贴能带动3.5元至5.8元的新增消费,杠杆效应达到3.5倍以上。

来自各地的测算数据则显示出更大的杠杆效应。例如,融易新媒体,截至8月中旬,山西省有9个市共发放政府电子消费券1.98亿元,实际核销金额1.35亿元,拉动消费11亿元,拉动效应达到8倍。福建省上半年通过支付宝发放消费券,全省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83亿元,带动消费27.9亿元,杠杆比率达15.2倍。截至7月中旬,江苏各地政府累计发放消费券约27.1亿元,撬动消费近300亿元。

与此同时,消费券的杠杆效应还惠及了广大实体商户,尤其是有效帮助了小微商户。支付宝发布的数据显示,小店经济是消费券的最大获益者,有九成消费券流入小店,支持消费券的小店流水增长超70%,超过疫情前水平。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表示,在疫情下,适时发放消费券,引导民众更多地在受影响较大领域进行消费,有助于改善商家经营状况。同时,特定领域的终端消费得以在短期内迅速提升,势必会带动生产端的扩张,从而推动经济运行重回正轨。

应避免出现“薅羊毛”现象

在消费券发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复苏作用的同时,“薅羊毛”“虚假消费”等现象也随之出现,既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也使得消费券的实际作用打了折扣。

比如,伴随“发券”热潮兴起,“羊毛党”也闻风而动。有的“羊毛党”公然在网络上发帖收购消费券,再通过虚构消费的方式,与消费者分成套利。有的“羊毛党”通过技术手段批量抢领消费券,然后再低价售卖。甚至有的消费者与商家串通,以虚假消费方式实现消费券套现。

“出现‘薅羊毛’的现象,说明平台仍存在较为严重的风控漏洞。”上海大学科技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孟添表示,当前部分投放消费券的互联网支付平台暂未实现消费券使用过程可追溯,平台技术能力不足,不能有效地做好风险控制。

在“薅羊毛”之外,部分消费者还反映,一些地方的消费券发放不够精准,使用规则过于复杂,“需要的领不到,领到的不想消费”“促销意味重,便民意味少”。此外,有些地方发放的消费券面值过小、限制过多,使得消费券无法惠及更多人,尤其是无法改善最需要消费券扶持的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

“相对于现金,消费券有使用门槛、使用范围、使用期限等一系列限制因素,这难以让消费者随心所欲地释放购买力。因此,部分地方发放的消费券出现了真实价值低于票面价值的情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在使用消费券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商家修改使用规则、以次充好、变相加价等问题,从而导致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消费券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

相关专家表示,消费券发放监管还应加强。一些地方如果只是跟风、形式化地发放消费券,既会让消费券成为部分人的专享福利,也会增加政府财政压力,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还需精准投放

如何更好发挥消费券的杠杆作用,让有限的资金效用最大化?专家认为,消费券要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还需精准投放。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热点 | 财经 | 科技 | 观点 | 产业 | 专栏 |

融易新媒体 备案号:津ICP备17005847号 Copyright © 2002-2022 ryxmt.com.cn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