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最新头条:奋战在抗疫斗争第一线!安徽1305名专家和医护人员支援湖北(2)

“上午有个患者情绪低落,一直在说不想治了,我听着心里特别难受。轻症患者大多数是因为呼吸不畅而导致心情烦躁,心理疏导特别重要,帮他们树立信心,也许是最好的一味药。”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ICU主管护师、坚守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霍佳佳在工作日志中写道。

霍佳佳之前在重症护理年会上学习过一段八段锦,她觉得这一方法或许能增强肺部吐故纳新的功能,让他们呼吸起来畅快些。于是就跟患者们提议:“我来耍一段‘气功’,你们想不想看?”刚做了一个招式,大家就表现出很有兴趣,一个大姐跟着学了起来。后来有个老太太快70岁了,眼睛因为糖尿病并发症看不清,也跟着后面很认真的比划着。

“有个患者说,做完之后感觉呼吸都没那么累了。我告诉他们要坚持每天做,他们笑着说,一定坚持,下次你来上班给你检查‘作业’!”

“这一刻,我的心都‘化’了,再苦再累,只要看到患者一天天在变好,一切的努力都值了。”

一个眼神也有力量,一句话也能燃起希望。

“一位患者极度恐惧,我便来到他身边,陪他聊天、给他打气。家人不在身边陪伴,唯一能给予关心、关怀和关爱的人只有我了。 ”安徽省胸科医院内三科护师汪海珠说。

“看见你们,我就心安! ”“感谢你们给我勇气! ”……在医院隔离治疗的日子里,医务工作者一个笑容、一句安慰都给患者带来莫大的信心,他们是患者最亲近的人。

“你们安徽团队特别好,把我病治好了,棒棒棒! ”2月10日,武汉太康医院,56岁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吴女士经过安徽医护团队精心治疗照护,病情逐步稳定,从ICU病房转入普通病房,她按捺不住内心激动,连连向医护人员表示感谢。

治愈,是对医务工作者最大的鼓励;感谢,是对医务工作者最大的褒奖。

进入金银潭医院ICU工作的第一天,准备下班的金长雨在病房里手写了简朴的祝福卡片,作为给几位患者的“礼物”:“我们来自安徽重症护理团队,支援武汉,望您能早日摆脱病魔,康复出院。”

“昨天听说北六病区一天有10位患者康复出院了,”金长雨说,“我相信以后的每一天,都会越来越好。”金长雨每天都给“15床”一位患者打气加油,告诉他今天全国又有多少例患者康复出院,只要坚持不放弃,一定能走出这里,恢复健康。

在金长雨的精心护理下,无创呼吸机的支持参数一天天下降,吸氧浓度一天天变低,患者大哥一天比一天好转。现在“15床”成了护士们鼓励其他的患者的“榜样”。

在隔离病房,患者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队员们既是医护人员也是“心理疏导师”。“护士,我们得的这个病能治好吗?”“出院了还需要隔离吗?还会传染给家人吗?”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的万磊每天都要回答很多这样的问题。

万磊是安医大一附院高新院区重症医学科的一名护士,用护理部副主任韩江英的话说,他是个“干活多说话少”的小伙子。可这个不爱说话的小伙子却在繁重的护理工作之余,担当了患者的“心理疏导师”。

“在全国已经有很多治愈的病例了,您要有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出院了就不需要隔离了,但也还是有被感染的风险,还是要加强防护,做好消毒。也不会传染给家人,您放心。”万磊说。患者的心理疏导其实非常重要,焦虑、恐惧、忐忑、担忧、自责……这些情绪也不利于病情康复。每当解释清楚患者的问题,感觉到他们内心的释然,万磊无比欣慰。

“希望你和战友们在胜利的歌声中,平平安安班师而归!”

2月13日凌晨2点30分,安徽省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来自淮南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生的鲁明第一天上岗。除了上大学那几年,他从没离开过家乡淮南。对于他这次驰援湖北,9岁的儿子和3岁的女儿有些舍不得爸爸离开。父母和妻子虽然有些担心但都表示支持。带着一家人的牵挂和支持,鲁明写下请战书上出征。繁忙工作之余,鲁明尽量抽出时间每天和家人视频报平安。治愈患者,保护自己,等待平安归来团聚,这是鲁明和家人最大的心愿。

每一个请战勇士背后,都有着一群默默支持的家人和团队。

今年36岁的周亮是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主治医师,他的妻子洪青青是一名护士。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夫妻俩报名参加支援湖北的医疗队。

29日,周亮接到随时待命前往武汉的通知,他在家中抱着女儿周若煦,告诉女儿自己要出差去救治病人。

 文章标题:今天最新头条:奋战在抗疫斗争第一线!安徽1305名专家和医护人员支援湖北(2),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News/scroll/82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