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媒体:独家调查:这座小山村地面塌陷频发,到底发生了什么

央视新闻客户端

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这是党中央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但在个别地区,在追求经济发展的时候,生态环境保护的这根弦却有些松懈,在广东省龙门县调查时记者发现,一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眼下却接连发生大大小小十多起的地面塌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小山村接连出现大坑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江镇的罗洞村,去年11月开始,村里接连出现大坑。其中一些深不见底。记者赶到的时候,大部分的大坑都已经进行了回填,有些坑因为不算太深,就没有被回填,刚下完雨,坑里积满了雨水。

记者用木棍扎进坑里的积水测试一下,深度将近一米。

村民:等下我们看到上面那个更可怕,那个坑更大。

经过测量,这个坑直径距离是一个成年人14步的步长。这样的大坑,在当地有十几个。回填之后,在大坑的周围就拉起了警戒线,竖起了告示牌。一路上,这种注意安全的告示牌随处可见。

村民 钟国雄:这里连续填了五次,填了之后再下陷,填了之后又下陷,谁还敢过来呢。

村民每天提心吊胆,生怕哪天掉进突然塌陷的大坑。原本繁忙的春耕时节,村民们却不敢下地耕种。更让村民担忧的是自家的房屋也开始出现了异样。

2010年才修缮一新的房子,如今大大小小的裂缝已经爬满了整个房子的墙壁。裂缝越来越宽,家里的几扇门也出现了变形。记者对罗洞村有裂缝的房屋进行了统计,目前,这个住着1870人的村子中, 107间房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开裂。

塌陷频发 究竟谁来管?

村民告诉记者,他们祖辈就住在村里,以前并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对于频繁发生的塌陷,当地政府部门又是什么态度?这事儿究竟该由谁来管?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家里最早出现裂缝时,龙江镇国土所曾来进行勘查。但是半年时间过去了,也没有明确的说法。记者了解到,去年年底,地陷频繁出现之后,当地媒体前来报道,镇政府也曾在媒体公开表态。

广东省龙门县龙江镇副镇长 陈锦红:我们通过第三方的专业机构,对地质进行勘查评估,邀请专家进行一个现场评估。

事情已经过去了近五个月,接受采访时(2018年12月25日),副镇长所说的勘查结果究竟怎样?记者跟随村民,前往县里问询最新进展。

关于勘察结果,龙门县自然资源局地质勘测站站长钟国标告诉村民,地质勘探队刚刚进村,正在挨家挨户进行探测,需要等待两、三个月的时间,才能有结果。

关于应急预案,龙门县龙江镇镇长谢添育表示, 勘探大概要两个多月的时间,这段时间还是跟大家做好思想宣传工作。事前预防的话,只能够家人再跟他说一下,让他觉得确实不能在这儿住了,或者你选择投亲也可以。

镇里给出的回答,并不能让村民放心,万一下一次塌陷的位置出现在自家的房屋中,结果将不堪设想。人命关天,一句做好思想宣传工作,并不能说服村民。那么,频繁出现的大坑、房屋的开裂,这些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在地面塌陷、房屋裂缝的同时,村民还记录下了村子里的干枯的池塘和农田。上百年都从未断水的古井,已经完全枯竭,井底成了堆积垃圾的地方。

这些反常的现象,让村民们怀疑,这一切很有可能,是距离村子只有几百米远的采石场导致的。村民告诉记者,为了保障正常采石工作,采石场每天都在不间断地抽取着地下水,造成了村里地下水枯竭,地面也开始下陷。为了了解真实情况,记者决定前往采石场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