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电商:一时的救命稻草还是值得长期使用的方法论?

关于“私域热”之风的几点“冷思考”。

1流量圈子太浮躁

互联网行业在中国兴起的历史仅仅50余年,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大爆炸时代,“浮躁”与“不安”仿佛一直伴随着互联网经济圈。在电商行业,无论入行多久,身边多多少少都会流传着一夜暴富的传说,“我在这个渠道月入流水过亿”“微商宝妈朋友圈的豪车游艇”“线上销售额超额完成300%”“某夫妻店线上一年卖了10个亿”.......尤其是这半年火透半边天的直播带货,销售额破亿成了家常便饭,媒体取标题不带千万不带亿,都不好意思吱声,因为没人看。

大量资本、品牌、MCN、主播瞅准风口,“一窝蜂”涌入,甚至连明星都开始下水直播带货。当所有讯息都在吹捧一件事时,站在众多“淘金者”周围,想保持冷静摒弃浮躁实在太难了!

在直播带货的风口面前,资本的狂躁就是妄想工业化复制下一个“李佳琦、薇娅”,纷纷成立MCN,打造网红基地,最后却发现,MCN其实没有什么培育网红的“公式”,主要还是广种薄收、碰运气。即使培养出部分覆盖腰部的垂类网红,盈利却很难维持公司的运作。据界面新闻报道,一位受访者在对覆盖头腰尾多梯队的300-400家MCN机构的微型调查,截止到2020年3月,其中有近200家MCN机构面临倒闭或已经倒闭,比例超过了50%。

同时,一部分网红主播也开始漫天要价,开出的高额坑位费与提成占比往往与销售额不成正比。例如,落地荟最近在为品牌方对接网红资源时,有的网红仅仅几十万粉丝,在不保证销量的状况下,专场带货直接坑位费20万+佣金20%;据业内人士透露,6月29日吴晓波的直播带货首秀,一款奶粉坑位费60万,只卖了15罐,还退了3罐;另外,前几天在抖音就有商家爆料,商家与网红签订协议,一款单品坑位费开到10万,结果仅卖出3单,商家吵着闹着要打官司。

微信图片_20200704095650.png

商家在风口面前,也很容易掉入流量思维困境,对流量抱着很高的期望,总想以小博大,有时候巴不得投入不花钱,还赚钱;即使一些商家愿意投入,仅仅因为看了几个成功例子还没完全摸透背后的“猫腻”,落入了“信息差”陷阱,因为猴急的心,陷入销量增长利润不涨或者量价齐跌的怪圈;多数品牌抱着获取高利润目的而冲进直播带货行业,最终被层出不穷的“刷单、数据造假”坑的惨不忍睹。这一切都输在一个“急”字上!

当直播带货经过“野蛮生长”日趋成熟规范时,最近各大媒体又是一路唱衰直播带货,“李佳琦掉队了”,“罗永浩转战脱口秀,直播带货风口已过”,“私域电商是下一个风口”......这不又造出一个“风口”——私域电商!直播带货火的时候商家把它当救命稻草,稻草快抓不住了,又发现了新的“救生丸”吹起了“私域热”。

2

“私域热”的本质

对公域平台高获客成本的反抗产物

在电商行业,由于入局门槛极低,相应的参与者变多,大家追捧风口太过于简单迅速,行业乱象增生,风口很快就变成了参与者的“伤口”。

电商行业风口逝去的快,但“”风口的速度也极快。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私域电商的大火,本质上是商家对公域平台流量垄断性增强与获客成本飙升下的一种“反抗”产物,私域流量的背后是企业的增长焦虑,流量买不起了,要活下去,总得想想办法,另寻出路。事实上,从传统电商——内容电商——直播电商——私域电商的历史(价值认知时间)进化过程来看,每一次所谓的“风口”,每一次的进化,都是因为流量红利的转移导致商家集体追逐而形成的产物。

几年前,淘宝公域流量犹如长江水,要想长江在你家门前经过,你就需要花钱买直通车、钻展、关键词引流等,从十几块钱涨到如今的几百上千上万,加上每次交易都难以留存客户,复购极差,类似公域流量的焦虑遍及各个领域,各个时期。于是在这种困境下便诞生了内容电商,让好的产品通过优质文字或短视频内容而被消费者快速发现,实现种草,譬如将电商与发扬传统文化的短视频内容结合年入1.6亿的网红李子柒。

私域电商概念的诞生也是同样的道理,直播带货红利过后,高额的流量成本令商家不堪重负;同时,商家与主播合作带货,买流量像一个“无底洞”,无法留存用户,不得已又将目光聚焦到能够留存用户的私域电商上,回归用户和市场运营,以精耕细作的方式来占领有效的市场份额。

微信图片_20200704095655.png

 文章标题:私域电商:一时的救命稻草还是值得长期使用的方法论?,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opinion/mspl/133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