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商誉会导致上市公司业绩变脸吗?

  这一段时间都是上市公司年报业绩披露的密集期,上市公司上演的业绩“变脸”总是备受市场关注,这些天以来投资者们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因为商誉减值而带来的业绩变脸。

  那么商誉减值到底是什么,相信很多投资者们并不清楚商誉减值为什么会导致上市公司出现业绩变脸,今天排排君就和大家聊一聊什么是商誉、什么是商誉减值、高商誉的由来以及为什么会存在商誉减值吧。

  什么是商誉?

  要想知道什么是商誉减值,首先要了解商誉是什么。如果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很多人都会认为商誉是一个好东西,其实商誉在市场中的作用是中性的,商誉是对外并购中高出并购标的账面价值的溢价部分,是购买方确定并购标的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支付的成本。

  商誉的英文名叫goodwill,可以简单理解为由于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信心而愿意为此付出的超额对价。“无收购,不商誉”,商誉的出现并不是凭空而出的,只有当企业发生收购情况的时候,收购方才会对商誉进行“估值”,其估值的方法是当公司收购资产时,支付对价与标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价。

  在股市中举个栗子来解释,就是说一家上市公司,认为一家尚未上市的企业具有良好的前景与潜力,亦或是这家上市企业对其存在着某项技术或战略需求,因此想对这家没有上市的公司进行入股或收购,即假设A上市公司要收购B公司。B公司所具备的净资产和可辨认资产只有1000万元,但是B公司的老板认为B公司的价值不仅仅值1000万,而是值一个亿。两家企业经过谈判之后,最终A公司以一个亿的价格全资收购了B公司。

  从投资的角度看,这样的收购价格是偏高的,因为被收购企业B公司的价值只有1000万,但是收购方A企业却花了了一个亿,因为认为这个企业具有较大的潜力。在这场收购中产生的差值部分计算就是为了商誉。即价值1000万的B公司,却可以被以一个亿的价格收购,这中间就存在着9000万的商誉计入。

  商誉减值是什么?

  商誉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而存在的,是企业未来实现的超额收益的现值,既然作为企业资产,那么当然是有可能减值的。从财务的角度看,当该项资产能够为并购母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低于入账时的账面价值的时候,那么资产就会发生减值。

  商誉不同于企业的其它资产,它看不见摸不着,主要是来源于你对这家被收购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乐观期待,因此高商誉的背后通常都会伴随着对企业的业绩对赌。一旦该企业没有实现业绩,那么所具有的的高商誉也会面临着减值的风险。这次A股上市企业出现集中的业绩变脸很大原因就是因为部分存在业绩对赌的企业业绩未能达标,导致企业面临着计提商誉减值。

  商誉减值,简单一点理解就是指企业在过去发生的并购时购买企业的价格和当前企业净资产的差额。即当初花了一个亿收购的企业,现在资产只值5000万,那么出现的这5000万差额就是商誉减值。

  还是以上市公司A收购B公司为例,在年底的时候,需要对上市公司的商誉部分进行测试,原来一个亿收购的1000万价值的B公司就会接受这一部分的商誉减值测试。如果在收购B公司的时候,B公司能创造的现金回收为500万元,而在今年能创造800万的价值,那么在商誉测试中就没什么问题。而如果B公司创造的价值少于500万元,那么就是进行相应的商誉减值。

  什么情况会导致商誉减值?

  出现商誉减值的原因有很多,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企业在经营上没有进步或者出现了倒退现象,要么是企业净资产还存在减损的情况,这些情况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都需要进行商誉减值,释放相应的风险。

  第一,市场大环境不好。在经济下行周期里,对于很多企业而言,活下去成为了最为主要的目标,上市公司在低迷的环境中自顾不暇,更别说哪些被收购的成长企业了。

  第二,在业绩承诺期间未能完成承诺。在目前市场上的并购重组中,往往都会伴随着业绩承诺和业绩对赌,在企业的收购公告中,一般都会包含有承诺三年内业绩分别达到多少之类的条款,当企业无法完成业绩承诺的时候,自然需要进行计提商誉减值。

  第三,业绩承诺期后,未粉饰报表导致下降。大多数并购的企业在三年的业绩承诺期内,都能完成所承诺的业绩目标,因为即使业绩不好也会想办法进行报表粉饰。但一旦并购完成承诺期过后,大部分企业都会出现业绩下滑,以创业板为例,并购标的在三年承诺期过后业绩下滑的比例高达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