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传媒:盈利能力断崖式下滑,生存空间压力大

光线传媒:盈利能力断崖式下滑,生存空间压力大

近日,多家影视公司披露了2019年Q1业绩预估报告,几家影视公司一季度盈利全都大幅下滑。光线传媒Q1业绩预估盈利,但不难看出业绩下滑却较明显,同比下降94.73%—96.09%。据报告,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较2018年Q1非经常性损益大幅减少。

2018年Q1光线传媒通过出售新丽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产生非经常性损益为185000-195000 万元,减去这部分非经常性损益,光线传媒2018年Q1的盈利为7000万元—11500万元,比2017年同期1.82亿元的盈利还低了不少。

而今年Q1预估非经常性损益为2600-3200万元,若减去这部分非经常性损益,盈利预估为4600万-7900万,相比2018年Q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盈利能力持续下滑。

光线传媒近两年来在电影主业上业绩并不出彩,此外专攻的动漫和青春片也并未有爆款出现。缺乏爆品支持,加上以BAT为背景的互联网影视公司崛起,像光线传媒这样的传统影视公司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

光线传媒:盈利能力断崖式下滑,生存空间压力大

缺乏“爆款“,浙江新闻(),票房压力持续扩大

纵观光线传媒的发展历史,光线传媒的快速崛起与押对年度爆款电影有着密切关系。2012年开始,光线传媒主营业务重心转向电影。光线传媒恰逢其时,凭借上市及增发,拿到了数亿元的募资,驶上了快车道。

对于国产电影来说,一部爆款电影的票房收入就可以占到当年公司营收的一半以上。2014年,光线传媒累计票房突破31亿,成为年度国产片发行冠军。2015年,光线传媒的总票房达55.76亿元。2016年,光线传媒继续突破记录,总票房高达64.2亿。2014年、2015年、2016年光线传媒连续三年保持全国票房份额第一,电影收入和毛利同比大幅增长,从此站稳电影行业第一梯队。

能否押中爆款,与运气也有一定关系。2017年,中国票房创新高,但光线传媒却迎来了票房小年。据年报显示,光线传媒共有15部影片参投并确认收入,实现总票房33亿元,相比2016年下滑近一半。

2018年光线传媒总票房高达73.8亿元,主要得益于投资的《唐人街探案2》贡献了33.96亿的票房,但因为其投资份额有限,光线传媒在这部电影身上获得的收益极少,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约为3700万元至4800 万元人民币。

“爆款为王”的逻辑在电影行业似乎变得愈发重要。从光线传媒近五年主营业务的表现来看,爆款电影就是光线传媒的强心剂,没有爆款电影,收入增速下滑就会比较明显。2017年光线传媒的主营收入增速仅为6.48%,相比于2016年的13.66%、2015年的25.06%不断下滑。而2018年光线传媒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更是加速下滑,直接呈现负增长。

从光线传媒2017年和2018年的财报来看,光线传媒的营业收入并不算起眼,甚至稍显落后,然而净利润却异常高,可见依靠投资拉动业绩比较明显。

2017年光线传媒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6亿,较2016年年同期下滑11%,投资收益主要靠包括增持猫眼获得1个多亿的投资收益、出售天神娱乐和子公司捷通无限股权分别上千万的收益。2018年通过出售新丽传媒股份产生22.41亿元投资收益,若没有这笔投资收益,光线传媒2018年将面临巨亏。

通过投资套现可以短期内使净利润上涨,但长期来看,票房仍然是直接决定营收的主要因素。2018年Q1共有7部影片确认收入,不含服务费的总票房达到了38.28亿元,而2019年Q1只有4部影片,不含服务费的总票房只有21.6亿元,同比下滑了43.56%。2019年,光线传媒票房压力或将延续。

寒冬之下,缺钱成主旋律

近年,电影行业快速发展的红利期吸引了快钱不断涌入,艺人片酬飞涨,影视项目“分分钟拿到投资“的现象在业内屡见不鲜,造成的结果却是持续输出的烂片不断影响用户观影体验。内容差、高票价、盗版多等原因,直接导致观影人次不断减少,据2019年春节档统计,观影人次产生了1500万的缩水。

2018年,因“阴阳合同”引起全社会关注,进而产生多米诺骨牌般的连锁反应。电影企业大幅亏损为普遍状态,累计亏损额超百亿元。加上资本寒冬,电影行业借“大IP+流量明星”快速圈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据多家影视公司发布的2019年Q1业绩报告,约六成公司仍面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2019年,缺钱或将成为电影行业常态。